方健达(左)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
晨光熹微,水步镇平安法治办公室主任方健达迈开脚步,穿梭于民居间,和早起劳作的村民热情招呼;夜幕低垂,繁星点点,办公室的灯光依旧亮着,他仍在夜里坚守。从田间地头的矛盾调解到为工人奔走,从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到温暖群众心田,他以行动诠释政法担当,用真心守护一方安宁。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素敏 通讯员 台政宣
深入调研
找准矛盾纠纷症结
3年前,方健达初到水步镇综治中心。面对千头万绪的基层治理工作,他认为,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找准矛盾纠纷症结。为此,方健达一头扎进走访调研中。偏远宁静的村落里,他蹲在田埂边和村民拉家常;热闹喧嚣的集市上,他穿梭在人群中倾听村民诉求。
“这块地我们种了这么多年,怎么能说没就没,肯定是你们村搞错了!”“别乱说,我们家传下来的地契上写得清清楚楚!”……两年前,水步镇两个村庄因土地边界模糊不清而产生纠纷。方健达顶着炎炎烈日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后,他和村干部来到资料室,在泛黄的土地档案中仔细翻找,逐字比对年代久远的地契。他还专门请来测绘人员,在田间反复丈量。
经过连续多天的走访调研,方健达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早年土地登记模糊,加上地标物消失,导致两村土地边界存在争议。他第一时间组织两村的村民代表、村干部和专家召开调解会。会上,他条理清晰地讲解调查结果,并依据法律法规和历史事实,提出科学合理的土地划分方案。经过沟通协调,最后,这宗僵持已久的纠纷得以化解。
与时俱进
网格化管理融合信息化
方健达是个热心肠,村里无论是邻里的小摩擦,还是家庭的大矛盾,只要找到他,他都会全力以赴调解。3年来,方健达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80余宗。
去年,水步镇某公司破产,上百名工人被拖欠工资,大家情绪激动。方健达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安抚工人们的情绪。“大家先冷静,我保证一定合法合规处理。”他掷地有声的话语,让工人们焦躁的心暂时安定了下来。
方健达迅速行动,他联系企业负责人,耐心劝说其承担责任,并协助梳理企业剩余资产、联系企业合作方,不放过任何一个筹集资金的机会。同时,他联系专业律师,为工人们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并组织沟通会,让工人们、律师和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及时通报进展,稳定工人们的情绪。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企业负责人陆续筹集到资金,加上资产拍卖所得,工人们被拖欠的工资得以优先清偿。
面对困难群众,方健达同样以温暖回应。去年,水步镇一位老人因子女拒绝赡养而生活艰难。方健达主动上门调解,一方面安慰老人,另一方面多次与其子女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老人的子女认识到错误,承担起赡养责任。
在基层治理工作中,方健达始终保持敏锐的感知、创新的思维。他认为,时代在进步,基层治理也要与时俱进。为此,方健达推动网格化管理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将全镇划分为28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同时,他精心制订网格化管理方案,明确网格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让基层治理更加精细化。在办公室里,方健达常常对着电脑仔细研究网格化管理系统数据,不断优化管理流程。遇到问题,他第一时间组织网格员开会讨论,集思广益寻找解决方案。
在调解现场传递司法温度,于网格管理中筑牢安全防线,用法治思维破解治理难题,方健达用心尽责书写平安答卷。他表示,将继续以初心为墨、实干为笔,用法治照亮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