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城管探索人行道修复创新举措
用心呵护城市“脸面”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5-16 07:30   

    □江门日报记者 罗霈 通讯员 袁美清

    破损的人行道路面就像一道伤疤,不仅影响城市风貌,还会形成安全隐患。

    近日,为改善市民出行环境,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蓬江城管主动作为,探索人行道修复创新举措,采用工期短、成本低、耐损耗的“现浇混凝土+压纹”工艺,为城区的破损人行道“量身定制”路面优化方案,用心呵护城市“脸面”。

    探索“对症下药”的优化方案

    丰乐路一带人流量、车流量较大,人行道频繁受到摩托车等车辆碾压,反复出现路面坑洼等问题,给市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也让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负责路面的管理人员头疼不已。

    “每次经过人行道,稍不注意就容易被路面不平处绊到脚。”市民赖先生每逢周末就要带小孩到江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参加培训,他反映自己常走的人行道路面总是反复破损,严重影响了出行安全。

    能否找到一种兼顾耐用性又能缩短工期的人行道修复方式?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将此问题作为今年的重点攻坚方向之一,结合城市管理“八大行动”,探索“对症下药”的人行道路面优化方案。

    在探索过程中,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发现传统人行道存在诸多弊端,如抗压性能不佳、孔隙多、强度不足等,在实际使用中极易受损。例如,当前铺设的人行道预制砖,在人流量密集、摩托车频繁碾压和停放的区域,根本无法承受实际使用强度。

    为解决这一难题,技术人员多次到江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附近的人行道进行实地勘查,结合多次综合评估与论证分析,决定摒弃传统的人行道预制砖铺装方式,改用“现浇混凝土+压纹”工艺,对该路段进行试点修复。

    推动城市道路提质升级

    近日,记者来到江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前的施工现场看到,市政工人根据周边道路设计样式,提前准备砖块状模具,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再用模具按压出纹路。修复后的人行道与周边景观较为协调,整体视觉效果良好。据了解,该试点修复工程目前已顺利完成。

    “现浇混凝土+压纹”是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经过多重研判后选择的修复工艺,重点考虑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耐损耗,混凝土浇筑密实、均匀,强度高、耐久性好,而且抗压强度是以往人行道预制砖的2.5倍,有效解决了人行道基础不稳、砖块易破损等问题;二是工期短,相较于传统的预制砌块铺设方式,新工艺的施工流程更为简洁、效率更高,降低了施工期间对周边交通和环境的压力;三是成本更低,与传统工艺相比,新工艺的每平方米成本大幅降低约30%,有效减少了财政资金投入。

    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现浇混凝土+压纹”工艺仍处于探索观察阶段。接下来,该局将深入挖掘市民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梳理、总结创新实践经验,并对其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延伸,推动城市道路提质升级,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