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汇琪(中)走进珍珠鸡养殖场,为弓田村土特产“带货”。
“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罗霈
通讯员 李慧娟 卢淑欣
弓田村是棠下镇中部的一个小村落,面积小、人口少,集体经济底子薄弱,如何找准突破口推动乡村振兴?
乘着“百千万工程”东风,近年来,来自市县镇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的驻村(社区、经联社)第一书记、纵向组团帮扶干部深入蓬江区一线,扎根基层、实干担当,与基层党员干部冲在第一线,摸民情、讲政策、解难题、谋发展,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展现党员担当。
其中,冯汇琪自2023年7月从区自然资源局被选派至弓田村,带领村党支部挖掘生态资源、发展农文旅产业,做大水产养殖,培育乡村土特产,盘活建设用地、兴建现代化园区……通过当好强村富民“带头人”“贴心人”,冯汇琪带动弓田村集体经济实现连年增收,年收入突破250万元。
挖掘本地资源 推动乡村振兴
弓田村坐落在大岭山脚下,四周山丘密林环绕,河流田涧纵横交错,吸引了不少白鹭前来栖息筑巢。每逢傍晚时分,白鹭便从四面八方飞来,展现出一幅“百鸟归巢”的景象。围绕这一生态景观,近年来,弓田村着手发展乡村特色文旅产业,完善配套设施,引入多元业态,吸引更多市民进村游玩。
“珍珠鸡是弓田村的特产,其肉质细嫩、口感鲜美……”为了进一步提升弓田村知名度,冯汇琪积极参与在去年底举行的“助力百千万网推家乡美”蓬江专场直播活动,推广弓田村土特产。
据介绍,弓田村近年来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企业”发展模式,推动合作社、农户与邑帮扶·江门市消费帮扶馆对接合作,签订农副产品供销协议,打开市场带动增收。
“村里农用地比较多,却缺少建设用地,难以吸引企业进村投资。”除了发展农文旅产业,冯汇琪还把功夫下在盘活土地资源上,并通过加强与所在单位区自然资源局的对接联动,成功争取约0.5公顷的乡村振兴专项用地指标。
近段时间,冯汇琪正忙着招商引资。“村里计划建设一个集商业配套、电商物流、转运分拨于一体的智慧物流园区。”她表示。
争取各方支持 办好为民实事
水产养殖、鱼塘承包是弓田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过去,村里的养殖尾水多是直接排放,残余的鱼饵、粪便等影响周边的土壤、水质和环境,也容易导致鱼虾患病。为此,冯汇琪对接农业农村和水利部门,推动弓田村纳入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启动实施尾水治理项目,对超33公顷鱼塘进行标准化改造,提升养殖生态效益,增加鱼塘租金收入。
冯汇琪还引导养殖户改良技术、拓宽销路。如今,弓田村近47公顷鱼塘主要养殖桂花鱼、黄骨鱼、鳗鱼、泥鳅等水产品,销往广佛深莞等大湾区城市,2024年产量超175吨。
同时,冯汇琪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办好为民实事: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发动乡亲、企业参与绿化和养护,两年来累计新种苗木1000多棵;争取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推动大岭村民小组道路硬底化,并另建新路,方便村民出行;聚焦汛期雨季易涝问题,利用专项经费对排洪渠进行疏通和加固,推动新电排站投入运行……
弓田村是“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试点村。近年来,冯汇琪与村干部携手,逐家逐户发动村民,配合职能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宅基地是村民生活居住的地方。大家拿到换发的不动产登记证,住得更加放心,集体资产产权也明晰了起来,有助于开展其他工作。”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