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通过“瞄准”学会专注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5-21 07:30   

学生正屏息凝神,手持光电模拟训练枪进行射击练习。

学生正屏息凝神,手持光电模拟训练枪进行射击练习。

教练带领学生进行训练。

教练带领学生进行训练。

    在开平市三埠街道思始小学的射击训练室内,十余名学生正屏息凝神,手持光电模拟训练枪进行射击练习。学生们陆续扣动扳机,电子靶实时显示弹着点,系统同步生成射击轨迹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思始小学以“小切口”撬动素质教育“大变革”。该校在开平市小学中率先引入高精度光电射击项目,通过打造“射击+心理+科技”特色育人模式,将奥运赛场的“专注力训练”转化为校园里的“成长必修课”,为“体教融合”实践开辟新路径。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敖转优

    射击项目进校园 科技赋能“静的运动”

    “我们的设备通过光电信号模拟真实射击,既完全避免了实弹风险,又保留了气手枪的操作手感。”思始小学射击兴趣小组负责人戚凯岚介绍,这套由乡亲捐赠的训练系统,让学生们能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中,体验这项“静的运动”——射击。

    “以前写作业容易分心,现在练习射击时学会了‘瞄准即专注’,上课也能坐得住了!”思始小学学生司徒泳桢的变化,正是项目成效的缩影。校方表示,参与兴趣小组的学生平均专注力时长提升30%,在抗挫折能力和目标管理意识上也有显著进步。思始小学学生劳金娜则用“有趣又有收获”来总结射击体验。她说:“每次瞄准都像在跟自己‘比赛’,学会了慢慢来、不着急。”

    乡亲反哺

    助力教育创新实践

    爱心捐赠项目落地的背后,是三埠街道乡亲余广健、余子兴父子延续三代的教育情怀。作为三埠街道思始村乡亲,余子兴的祖父曾在家乡投身教育事业,如今父子捐赠的光电射击系统,不仅填补了基层学校射击教育的空白,更融入了科技元素。“配套的‘光电射击’App可通过AI轨迹分析,为学生生成包含呼吸频率、持枪稳定性等数据的个性化训练报告,让体育训练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戚凯岚介绍。

    “射击不仅是竞技运动,更是培养‘静气’的载体。”余子兴表示,希望通过这套设备,让更多孩子在“从动态到静态”的转换中学会沉下心、定住神。余子兴说:“就像射击需要‘三点一线’,人生也需要有目标感和专注力。”

    “乡亲的这份反哺之心,正与思始小学‘以体促智、以体育德’理念不谋而合。”思始小学副校长劳淑姬表示。

    从校园到社区

    着力推广“小众体验”

    “在思始小学的规划中,射击项目早已超越单一兴趣小组的定位。”劳淑姬表示,这里不仅是学生的训练场,更是县域首个“小学—社区”联动的射击运动科普基地。校园射击队实行“体能靶向训练+心理韧性培养+信息技术分析”复合培养机制,社区安全射击俱乐部同步开放,面向青少年开展“防沉迷科普”,为老年群体设计手部稳定性训练课程,让“射击+”的社会效益辐射范围更广。

    劳淑姬坦言,“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瞄准’与‘调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

    “我们正探索将国防教育融入射击训练,通过模拟射击场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专注力。”戚凯岚透露,学校计划联合周边学校举办“激光射击挑战赛”,并推出“家庭射击挑战赛”等家校共育活动,同时,联合学校周边社区开展“安全射击进社区”公益行动,让科技体育从“小众体验”变为“全民参与”。

    “从奥运精神的校园化表达,到科技赋能的教育创新,思始小学的实践折射出基层学校对体教融合的深层思考。”开平市教师发展中心信息技术部副主任廖作东表示,科技筑梦国防,激光点亮未来。当激光瞄准的不仅是靶心,更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便有了更丰富的维度。

    如今,随着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深入实施,思始小学的“射击+”模式正为开平市体教融合提供鲜活样本。

(责任编辑: 陈慧君 二审:陈淑婷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