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以侨为桥通四海 同心筑梦向未来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7-08 10:1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

    作为中国著名侨乡,2021年以来,江门主动谋好一域助力全局,充分发挥侨资源战略优势,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凝心聚力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建设新时代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示范区,致力在联系服务全球6000多万华侨华人中体现侨都担当,携手海外侨胞共建大湾区、共圆中国梦。

    多年来,江门以侨为桥,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创新服务载体、拓展合作领域,持续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让遍布全球的侨资源成为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绘就“海内外两个江门”共筑梦想的壮阔图景。

    从建言献策到牵线搭桥

    侨智侨力赋能江门高质量发展

    “建议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升级赋能”“要深挖侨乡文化IP,助力‘百千万工程’”……今年江门两会期间,列席的华侨和荣誉市民的声声建言,成为助力江门高质量发展的“侨界智慧”。

    在基层立法领域,侨界声音同样清晰有力。近年来,江门充分发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广泛听取侨胞代表、侨商、归侨侨眷意见,让华侨声音、湾区声音直达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侨”动力,是江门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力。一个个高能级平台,吸引着侨资侨智纷至沓来,为江门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江门双碳实验室、侨资企业省级博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吸引包括港澳同胞和华侨华人在内的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关注或投身其中,为江门推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侨智侨力。江门“侨梦苑”深入挖掘侨乡资源,构建“一苑多园”格局,大力推动侨界高新项目落地、高端人才引入、创新资源汇聚,2025年被授予省“侨界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示范园”。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建设过程中,在欧江门籍侨胞、侨商积极参与其中。

    在经贸领域,侨力是重要源头活水。每年广交会期间,台山乡亲、侨领朱俊锋都非常忙碌。今年,在他的牵线搭桥下,来自美国、巴西的广交会参展商专程探访台山,深入考察家具卫浴、医疗器械等特色产业,直至晚上10时仍兴致盎然。“以侨为桥、以商引商”的模式,正让“侨乡基因”转化为“国际竞争力”,让江门制造这张名片越发闪亮。今年3月,2025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举行,其间推出的江门市世青发展中心与各地青年会全球采购平台,助力“中国制造”尤其是“江门制造”高效触达全球市场,进一步推进“买全球、卖全球”。

    今年前5个月,江门市对东盟、拉美地区外贸进出口分别为113.9亿元、99.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7%、14.9%。6月27日,中拉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启用,借助江门独特的侨务资源优势助力江门制造扬帆出海、江门优品畅销全球。“服务平台的启用,让巴西华侨看到更多合作契机。”巴西江门五邑青年联合总会创会会长陈文添表示,接下来将依托服务平台,推动家乡优质产品进入巴西,提升“江门制造”知名度。

    从赤子建言到科研攻坚,从立法护侨到商通四海,侨都江门正将绵绵侨力,织就成高质量发展的壮阔云锦。

    从投身“百千万工程”到热心公益慈善

    侨胞携手共绘江门民生新图景

    “房子在,我们的根就在!”2024年10月,建于1922年的台山百年侨建筑翘庐活化成民宿,吸引200多位海内外朱氏族人回乡,互诉家国情怀与衷肠。

    华侨建筑是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的见证,也是他们看得见的“乡愁”。2022年底,朱氏家族将翘庐托管给江门台山籍香港创业者林志成,在其团队的精心修复下,重现昔日光辉,以高品质、多业态民宿的身份重新亮相,成为侨居复活典范之一。“它是有故事、有文化、有底蕴的一个房子,希望激发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古建筑的传承和保育。”林志成说。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从开平市蚬岗镇东和村以华侨托管碉楼、乡村侨文化为抓手,打造兼具侨文化体验和购物功能的“侨心馆”“蚬岗优品馆”,到台山市五丰村以归侨文化为抓手,吸引归侨投资运营,打造南洋归侨文化博物馆、“侨元素”旅游公厕等,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持续增长,越来越多像林志成一样的港澳侨界人士参与其中,为江门的侨村活化、城乡融合注入力量。

    一锹土埋下乡愁根系,一桶水浇灌桑梓深情。每年植树节期间,都有不少江门籍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在故土种下树苗,助力家乡变得更绿更美。“每一棵树木都承载着我们对绿美广东、绿美江门的美好憧憬。”多米尼加粤菁会会长何岳文表示,将继续发挥桥梁优势,讲好江门故事,吸引和带动更多外国友人和侨胞参与家乡绿美生态建设。

    侨胞的“家乡梦”,还融入民生的改善中。五邑大地上,随处可见由华侨乡亲捐资兴建的道路、桥梁、医院、学校,以侨命名的广场、以侨为主题的公园、以侨资为主力的企业等。新时期,侨胞的爱心,同样浸润在教育、医疗、文化、慈善等民生领域。经统计,2024年度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捐赠兴办乡镇公益事业项目796项,捐赠总额达3.44亿元。今年2月,江门举行2025年元宵万人健步行活动,在爱心暖流中也有不少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身影。江门市印尼归侨联谊会会长周兆祥表示:“江门是侨乡,海内外侨胞理应为家乡的慈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从促进民间往来到深化国际合作

    侨胞助江门增加国际“能见度”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近年来,江门充分发挥侨乡的独特优势,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中积极主动作为,在增进国际理解和合作中挺膺担当,让自己站在重要舞台的显眼处,这成为侨乡与侨胞携手筑梦的生动注脚。

    所罗门群岛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向延伸地带,当地华侨华人约6000人,8成来自江门。多年来,江门籍华侨华人社团扎根霍尼亚拉市,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019年9月,中国与所罗门群岛建交。2020年12月,江门市与霍尼亚拉市签署友好城市备忘录,成为中所建交后的第一对友好城市。近年来,两市深化友城合作,在民间人文、城市管理等广泛领域开展互利互惠、造福人民的交流合作,有力促进两市乃至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情谊,成为中所关系和地方交流的典范。

    江门与拉美、东盟等地区渊源深厚,在拉美、东盟的众多华人华侨中,有相当一部分祖籍是江门。他们在促进彼此友好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纽带作用。近年来,江门大力发挥侨乡资源优势,持续举办“拉美文化节”“东盟风情节”等活动,密切与拉美、东盟等地区的文化经贸往来,广大拉美、东盟侨胞和友人频访江门,通过侨乡江门窗口领略中华文化魅力、中国发展成就和彼此文化交融之美,并促进带动江门与拉美、东盟的经贸合作持续升温。在“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外合作交流故事中,江门书写了具有侨乡特色的篇章。

    与此同时,江门在国际合作中的“能见度”也持续提升。秘鲁钱凯港项目是中国和秘鲁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2024年11月,两国元首下达指令宣布钱凯港开港。由江门航通与兄弟公司联合自主研发制造的海上“打桩神器”——全球首套高智能化、超大型自移动式打桩平台为项目的稳步推进立下汗马功劳。由应急管理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面向太平洋岛国2024“一带一路”应急救援演练在江门举行,这是“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启动后,中方主办的首个面向太平洋岛国的高级别活动;2024年12月4日上午,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新质生产力助推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江门)会议开幕,这是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专题会议首次放在主办城市外举行。通过这些活动,江门在先进装备制造、安全应急领域、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等领域的奋斗成果得到充分展示,“中国侨都”不断吸引着世界目光。

    侨都的“梦”篇章里,每一笔都有侨胞的参与。未来,江门将继续深化“侨都赋能”工程,让“海内外两个江门”的手牵得更紧,让共同的梦想照进更多现实。

江门日报记者 张茂盛 朱磊磊

(责任编辑: 陆世杰  二审:王雪晴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