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项救治都做得刚刚好”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7-24 07:30   

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医护人员将其转运至医院抢救。

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医护人员将其转运至医院抢救。

医护人员为患者开展院内救治。

医护人员为患者开展院内救治。

    开栏语

    医者仁心,术业为民。当白衣执甲的身影穿梭在诊室与病房,当精密仪器的读数牵动着生命的律动,在江门市人民医院的每一个角落,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温暖与坚守。从精准施治的重点专科突破,到人文关怀的创新服务理念,每一个故事都是医者初心的注脚,每一次救治都是生命至上的见证。“人”医仁术,既在“术”的精进,更在“人”的温度。即日起,本报携手江门市人民医院推出“‘人’医仁术”栏目,深入手术室、门诊间、病床前,见证医者托起希望的曙光,记录患者重绽笑颜的瞬间。敬请垂注。

    “我恢复得很好!没有任何后遗症,我知道这很难得!”昨日,67岁的王伯在回访电话里高兴地说道。而当回想起一个月前那场意外,王伯仍心有余悸。当晚10点,王伯正与老伴闲聊,突然栽倒在地,呼吸、心跳全无,儿子小王颤抖着拨通“120”急救电话。这场与死神的赛跑,因患者家属、120调度员、医护人员三方的“无缝接力”,携手创造了心脏骤停老人重获新生的奇迹。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黎歆 许颖欣

    黄金13分钟 电话里的“生命指令”

    “他突然就倒下了,怎么叫都没反应!”电话那头,王伯儿子的声音透露着紧张。在江门市急救指挥中心调度大厅内,接到报警的调度员王景永,立刻意识到情况的危急。

    “现在听我指挥,让患者平躺在地上,双手交叉,按压胸口正中!”王景永的语速快而清晰。监控画面显示,从接到报警到派出救护车,调度团队仅用了数十秒。而电话这头,王伯的儿子已跪在地上,按照指令开始胸外按压。“1、2、3……”沉闷的按压声与调度员的计数声交织,成为深夜最揪心的节奏。

    收到指令后,江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迅速响应,立即派遣救护车赶赴现场。车载导航显示,目的地是3公里外一栋无电梯的老旧居民楼。“路上我就预判,可能是突发恶性心律失常引发心脏、呼吸骤停。”该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冯炎锋回忆,救护车鸣笛穿行在夜色中,他已提前备好除颤仪和气管插管设备。

    另一边,患者家属积极配合,严格按照调度员指令实施心肺复苏。在调度员指引下,家属也安排了人早早下楼接应救护车。

    当救护车抵达现场,医护人员拎着设备狂奔上楼。从患者家属拨打“120”报警,到救护车抵达事发地,全程仅耗时13分钟。

    推开门时,王伯面色青紫,家属仍跪地按压。冯炎锋和该科护士黄雁妍抵达现场后,迅速开展心电监护、除颤、气管插管、开通静脉通道、高质量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

    “心电监护显示室颤,立即除颤!”冯炎锋喊道。第一次电击后,监护仪上的直线仍刺目地延伸。汗水浸透了医护人员的衣背,5分钟后王伯终于恢复了心跳,但自主呼吸还是十分微弱。

    “准备插管!”冯炎锋俯身快速寻找气管入口——昏暗的灯光下,他必须凭借手感和经验,用喉镜打开口腔,直视声门。最终,顺利将气管导管插入患者气管内,建立人工气道以保障通气。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医护人员将患者转运至江门市人民医院抢救。

    生命接力 一群不放弃希望的人

    次日凌晨,转入ICU(重症医学科)的王伯仍深度昏迷。三天后,在心电监护仪稳定的“滴滴”声中,王伯突然睁眼醒来。经过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的重症救治和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各项指标均显示正常,经转入普通病房后康复出院。

    “脑缺氧4—6分钟,脑损伤风险显著增加,造成不可逆脑损伤。在这场抢救中,每一项救治都做得刚刚好!”冯炎锋表示,王伯的救治有三大关键:家属第一时间按压保住了基础供血;院前团队精准除颤和插管;院内亚低温治疗保护了脑功能。

    7月7日出院时,王伯步行走出医院大门,并激动地向医护人员道谢:“感谢你们给予了我第二次生命!”

    7月14日复诊时,经医生检查确认,王伯身体恢复良好,没有明显不适症状。

    据悉,这类病例存活率不足8%,且多伴随严重后遗症。这个案例凸显了“社会急救—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链条的重要性。而此次救援正是全民急救意识提升的生动注脚。

    冯炎锋表示,考虑患者为突发恶性心律失常引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家属在急救人员到达前持续进行胸外按压,这一行为对后续抢救起到了关键作用。从临床来看,经复苏后能康复出院且毫无后遗症的病例实属罕见。

    此次救治的成功,得益于120高效的指挥调度、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以及江门市人民医院医护团队的精湛医术,充分彰显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高效衔接,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筑牢了坚实屏障。

    这场重生,始于一个电话、一场按压、一群不放弃的人。正如冯炎锋所说:“生命很脆弱,但比我们想象的更顽强。”

(责任编辑: 陈慧君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钟建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