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患者进行手术。
唐炎权
江门42岁男子突发腰痛,检查发现竟然是一颗“小石头”引发的剧烈肾绞痛。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泌尿外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唐炎权表示,江门地区泌尿系结石患病率高,要了解结石知识、定期检查、规范治疗,才能守护好“泌尿健康”。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余敏贞 陈智敏 温颖
A 我国南方泌尿系结石患病率高于北方
“腰突然像被刀割一样疼,还让我吐了好几次。”回忆起前段时间的经历,42岁的江门市民李先生仍心有余悸。当天,由于腰痛,他被家人送到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就诊。检查发现,李先生左侧输尿管内有一颗直径约6mm的结石,正是这颗“小石头”引发了剧烈的肾绞痛——这是上尿路结石最典型的急症表现。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泌尿外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唐炎权表示,在江门,像李先生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作为南方高发区,广东泌尿系结石患病率高达11.3%。江门地区因气候、饮食等因素,泌尿系结石患者并不少。“我国南方泌尿系结石患病率高于北方,江门地处岭南,气候湿热,人体水分蒸发快,若补水不足,尿液浓缩易导致结石成分沉积。此外,本地饮食偏咸、喜食海鲜和动物内脏,也会增加结石形成风险。”唐炎权表示。
唐炎权表示,泌尿系结石按发生部位不同分为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上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结石的主要类型,占比高达99.5%,包括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其中输尿管结石大多由肾结石“掉落”形成。“打个比方,肾脏像个‘蓄水池’,输尿管是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管道’,结石就像管道里的‘石头’,要么在‘蓄水池’里静静待着,要么卡在‘管道’里引发堵塞。”
B 定期体检是关键
“很多患者在第一次发病时都很困惑,‘我平时身体好好的,怎么突然疼得要命?’”唐炎权解释,上尿路结石的形成就像“滚雪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代谢异常、局部尿路问题、药物影响是三大主要原因。
“很多患者以为‘结石不痛就没事’,这是极大的误区。”唐炎权强调,上尿路结石的危害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是否引发梗阻、感染。
其典型症状是疼痛和血尿。肾结石若处于静止状态,可能仅表现为腰部钝痛或无症状;但一旦掉入输尿管,就可能引发“肾绞痛”——那种剧烈的、阵发性的疼痛会让患者辗转反侧,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疼痛还可能放射到腹股沟、阴囊等部位。血尿则多为镜下血尿,需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少数患者会出现肉眼血尿。
更危险的是其并发症。“结石堵塞尿路会导致肾积水,就像水库水位过高会压垮堤坝,长期肾积水会逐渐损伤肾功能。”结石会成为细菌的“藏身之所”,引发反复尿路感染,严重时可能导致尿脓毒血症,出现高热、寒战,死亡率高达20%。
唐炎权提醒,早期发现结石,能避免很多严重后果。定期体检是关键,其中,超声检查是上尿路结石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无创、可重复,能发现大多数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尤其是有结石病史、尿路畸形、长期服药的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泌尿系超声检查。”唐炎权提醒,若出现腰腹部疼痛、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C “量体裁衣”破解结石难题
“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没有‘万能公式’,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方案。”唐炎权强调,结石大小、位置、成分,患者身体状况等,都是选择治疗方式的关键。
对于直径小于5mm、位置靠近膀胱的结石,可尝试保守治疗。“通过多喝水、适当运动,配合药物治疗,部分小结石能自行排出。但保守治疗有时间限制,超过30天未排出,就需考虑其他方法,避免长期梗阻损伤肾功能。”
体外冲击波碎石是治疗中小结石的常用手段。“利用体外冲击波聚焦击碎结石,让碎片随尿液排出,创伤小、恢复快。”唐炎权提醒,该方法并非人人适用,结石过硬、位置特殊(如输尿管中段)或合并严重梗阻、感染的患者,就不适合冲击波碎石。
手术治疗则适用于较大或复杂结石,目前主流的微创手术包括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输尿管硬镜、软镜碎石术。唐炎权表示,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泌尿外科在结石治疗上有两大特色技术,为患者带来了更安全、高效的选择。其中,负压吸引输尿管镜技术通过负压吸引,能快速清除碎石碎片,提高清石效率。“传统输尿管镜手术中,碎石碎片易残留,还可能因肾内压力过高引发感染,暴力入镜甚至会损伤输尿管。”唐炎权表示,“以前一次手术最多处理1cm的结石,现在能处理2cm以上的,且术中能控制肾内压力,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同时,科室配备多种规格的负压吸引鞘,能适应不同患者的输尿管内径,避免损伤。”
可视无血管化穿刺经皮肾镜技术则攻克了传统手术的“出血难题”。“经皮肾镜手术最怕大出血,传统超声定位虽能避开大血管,但细小血管仍可能被损伤。”唐炎权表示,该技术在超声定位基础上,通过可视穿刺直视避开细小血管,“术中出血风险降低80%以上,手术视野更清晰,清石更彻底。术后还能少放或不放引流管,患者恢复更快、更舒适。”
“我们科室会基于患者的病情选择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然后根据结石成分提供全方位的复发预防措施。”唐炎权表示,治疗只是第一步,预防复发更重要。平时要多喝水,尿液颜色越浅越好,以白开水、淡茶水为宜。此外,适当的饮食干预有助于有效预防结石的发生,应强调维持饮食营养均衡,避免其中某一种营养成分的过度摄入。
医学指导
唐炎权: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泌尿外科科室负责人,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熟悉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泌尿系感染等泌尿外科疾病的诊疗,掌握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和腔内镜诊疗技术,主攻方向为泌尿系结石和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的规范化诊疗。
★延伸阅读
上尿路结石的三个常见误区
关于上尿路结石,唐炎权表示有三个常见误区。
一是照搬他人排石方法。“经常有患者说‘我朋友吃某药排了石,我也试试’,这很危险。”唐炎权解释,结石大小、成分、位置不同,治疗方案差异很大,“比如尿酸结石可通过某些药物溶解,但对草酸钙结石无效;有的患者适合冲击波碎石,但有的患者可能因结石过硬需要手术。”
二是结石排出后就不用复查。“很多患者觉得‘石头没了就好了’,其实结石复发率很高,尤其是术后1-2年。”唐炎权建议,术后3个月、半年、1年都需要进行复查,“早发现小结石,可以通过饮食、药物控制,避免再次手术。”
三是结石越大症状越重。唐炎权表示,肾盂内的大结石可能长期“安静存在”,但会慢慢压迫肾实质;反而小结石活动度大,易引发剧痛。“无症状不代表无危害,无论有无症状,查出结石都要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