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村是马冈镇知名的凉粉制作大村,村里约有13公顷(200多亩)的凉粉草种植基地。
夏日炎炎,暑气蒸腾,一碗晶莹剔透的凉粉下肚,是岭南人刻在骨子里的消暑记忆。在开平市马冈镇,这碗传承百年的马冈凉粉,以山野仙草为魂、古法工艺为骨,成为盛夏里最动人的清凉馈赠,更跻身马冈“美食三大名片”之列,与马冈鹅、马冈濑粉共享盛名。2022年6月,马冈凉粉制作技艺入选江门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日,记者来到马冈镇,走近这份清凉甘甜的消暑食品。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华炽
通讯员 邝伟东
山野仙草的品质密码
凉粉草又名仙草,有清热解暑、凉血解毒、降火除湿的功效。在马冈凉粉研发推广中心,负责人梁世昌捻起一把带着清香的干凉粉草说:“这可是正宗的凉粉草!”他告诉记者,新鲜的凉粉草很难直接做成凉粉,通常得经过多道工序陈化才行。
梁世昌还透露,他们做马冈凉粉时,常会把陈年凉粉草和当季的新草搭配着用。“做的时候新旧结合,味道能一下子提上来。”
大厂日富凉粉负责人周国辉介绍,大厂村是马冈镇知名的制作凉粉大村,村里约有13公顷(200多亩)的凉粉草种植基地。马冈镇山水相依的湿润气候和独特的沙土壤,为凉粉草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从源头把控着这碗清凉的品质。
传统与创新的清凉碰撞
梁世昌介绍,从山间仙草到碗中凉粉,要经过繁琐的工序:粗加工挑拣杂草泥块,将仙草处理干净;浸泡两小时并定时翻动,最长不超过三小时;手工轻搓清洗至少三遍,既要洗净杂质又要保留珍贵的草胶;熬煮后过滤取汁,混合米粉调和成形……“光洗草、煮草、过滤就有好多工序,一步都不能省”。梁世昌说。
这份坚守在大厂村更为执着。周国辉说:“马冈凉粉只用水和凉粉草,不加任何添加剂。”他展示着刚出锅的凉粉,墨茶色的凝胶晶莹剔透,轻轻晃动便富有弹性,散发着淡淡的仙草清香。
在马冈凉粉研发推广中心的生产基地,传统工艺正在创新升级:车间里,杀菌设备与灌装机有序运转,工人将熬好的凉粉原浆封装成独立小杯。“以前桶装凉粉保质期只有7天,现在通过包装改良和杀菌工艺,既能保持无添加,又能延长保存时间。”梁世昌指着测试样品说,研发团队每天监测凉粉的口感、卖相变化,确保风味如初。梁世昌表示,目前相关工艺还在紧锣密鼓地测试当中,预计产品会在农历七月初七前推出市场。
马冈凉粉的创新更体现在吃法上。传统红糖浆、蜂蜜依旧是标配,但如今还能搭配新鲜水果、鲜奶等配料。“凉粉的底子一定要好,加其他东西才有意义。”梁世昌认为,无论如何创新,手工挑草、古法熬煮的核心工艺不能变,这是马冈凉粉的灵魂所在。
盛夏时节的味觉符号
农历四月到八月十五是马冈凉粉销售旺季,周国辉表示,仅以自家凉粉统计,每日制作的两三千公斤凉粉几乎售罄。尤其到了七月初七“慕仙”时节,凉粉更成为家家户户的必备品。在珠三角的街头巷尾,马冈凉粉的身影越来越常见,带着山野的清新和匠心的温度,慰藉着都市人的燥热。
盛一碗凉粉,浇上琥珀色的红糖浆,轻轻舀起一勺,入口爽滑清凉,凉粉草的甘润从舌尖蔓延至心底。这碗承载着百年技艺与乡土智慧的马冈凉粉,正以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岭南夏日的清凉哲学——一口入喉,暑气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