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专题询问
助力我市加快打造珠江口西岸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7-31 07:30   

    生活性服务业是最体现城市袅袅烟火气、满满幸福感的产业。截至2024年末,我市生活性服务业“四上”企业1163家,数量较2021年(773家)增长50.5%;营业收入601.37亿元,较2021年(460.44亿元)增长30.6%。

    今年,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生活性服务业”,随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积极发展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体育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多样化生活的需求。

    7月30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参会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抛出的问题直指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关切点,一问一答间,发出“人大之问”的监督强音,助力我市加快打造珠江口西岸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毕松杰 区志宏

    分组实地调研

    力求问在点子上

    询问能否达到效果,抓准问题的症结至关重要。为确保真正问出社会关切,市人大常委会在筹备这场“考试”上做足了功课。6月,围绕“大力发展现代生活性服务业”,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分组围绕现代商贸、文化旅游、体育服务、健康养老等专题开展系列调查研究。

    近年来,我市悉心策划“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开平—台山”入选广东省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首批试点,赤坎华侨古镇等重大文旅项目开门营业,文化旅游服务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在赤坎华侨古镇,调研组深入了解景区客流变化与运营模式。在塘口旧圩,调研组与运营书店、咖啡店、民宿的青年深入交流,考察当地废弃粮仓、碉楼、校舍等旧建筑改造活化情况。

    “开展专题调研很有意义,让我们更深入了解江门文旅产业发展现状。我通过调研发现,江门文旅资源丰富,但相对较为散乱,希望接下来能通过赤坎华侨古镇的出圈,聚合更多农文旅资源,连点成线扩面,释放品牌效应。同时希望政府部门能够以更大力度打造文创等产业,多开展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活动,把青年群体更好地聚合起来,不断把新的创意、好的想法反馈到江门的农文旅融合发展当中。”省人大代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部部长李珩说。

    健康养老正加速向精细化、个性化、品质化升级,造就了生活性服务业巨大蓝海。调研组深入汉宇集团、广东幸福元气食品有限公司、广东银狐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老年用品制造企业,与企业负责人详细交谈有关适老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工作,鼓励企业布局老年营养和健康产品、适老化改造、抗衰老等银发产业。

    “要进一步树立江门本土的养老服务品牌,提升养老服务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发展水平,让养老服务行业能够再上新台阶。”省人大代表、江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校企办副主任黎永梅建议。省人大代表、广东远宏水产(鳗鱼)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远宏则建议,“政府可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支持推动江门生产研发的老年产品进行本地化布局,加强与医疗、医养机构的合作”。

    扎实的调研进一步夯实了询问的“民声”基础。“通过专题调研,我们发现了我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速度偏慢、有效供给不足,服务规范性、专业性、用户体验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的期望有差距,缺乏具有地域影响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企业,生活性服务业高端化水平有待提升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预算工委主任赵崇景表示,摸实情、查问题、找症结,一切是为了让专题询问问在点子上。

    直击痛点难点

    认真答在关键处

    在专题询问会上,7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化作“考官”,直击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工作的痛点难点,频频向职能部门“出题”。

    商圈是城市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平台,是提升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汇悦·大融城—和兴广场—万达广场—健威广场一带的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2024年该商圈内各类市场主体主营业务收入总计为78亿元。请问市商务局如何促进消费提升,提高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的消费力、集聚力和辐射力,打造全市首个百亿商圈?”赵崇景在会上率先发问。

    “我们会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为导向,推动汇悦·大融城着力构建江门时尚标杆及潮流领地;江门万达广场重点打造成满足全年龄段、全客层日常生活及品质消费需求的购物中心;健威广场发展为高品质社交生活空间,引导各商业综合体错位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积极开展楼宇经济招商引资,加快利和广场、蓬江区幸福里的招商,落地设立更多江门首店,跟踪落实好永旺超市、盒马鲜生、海底捞、寰嘉影城等品牌项目。积极举办特色主题促消费活动,吸引人流带旺人气,促进商旅文体多业态消费融合。”市商务局局长冯一宁说。

    “江门的台山、开平是广东省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首批试点,农业基础扎实、文旅资源丰富,但还存在农文旅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设施配套品质不高等情况。请问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如何利用农文旅试点建设契机,推动我市农文旅产业链条进一步深度融合?”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蓝斌提问。

    “目前,我市已成立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专班,出台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农文旅项目指挥部,提级督办全市43个总投资271亿元的重点农文旅项目。印发出台试点发展规划,紧扣‘侨’‘海’两大特色,构建‘两核引领、三带串联、七片共荣’的发展格局。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强开平‘世遗体验核’和台山‘川岛度假核’两个核心,集中资源推进开平碉楼—赤坎古镇华侨文化旅游区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推动川岛宿集项目加快建设,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形成全域农文旅格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邝积康回答道。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我市存在健康养老服务市场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产业缺乏具有引领力的头部企业、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不够等问题,请问市民政局,接下来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提升健康养老消费市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委专职副主任委员张江然提问。

    “机构养老服务方面,目前我市有3个定位偏中端以上的民办养老机构新建项目在加紧建设中,将会增加床位超过400张。当下正积极对接引进德国蕾娜范养老集团到江建设运营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更优质、更多元的养老服务选择。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方面,我们也在广泛引导社会餐饮企业参与老年助餐服务,培育一批服务质量好、老年人满意度高的‘侨都长者饭堂’,扩大老年助餐服务社会覆盖面。养老产业方面,我们正组织条件成熟的企业申报国家级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市民政局局长何渝回答道。

    “在政府财力较为紧张的现状下,如何统筹用好全市医疗资源,既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的需求,又符合当地财政可承受能力,并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要?”“近年来,江门在体育赛事举办、体育产业培育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商业化运作较弱,缺乏品牌影响力和媒体曝光,赛事经济效益有待提升。请问下一步有什么具体措施来扩大体育赛事品牌效应和经济社会效应?”……长达1小时的专题询问会中,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们聚焦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痛点,问得犀利、问得精准、问出了群众关切的核心诉求;应询部门也坦诚回应、直面短板,认真答在关键处。

(责任编辑: 李芳菲  二审:钟建基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