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丹立足侨乡文化,打造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实践活动。
近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公布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表彰名单,台山市新宁小学大队辅导员陈艳丹榜上有名。从2018年负责学校少先队工作至今,她以侨乡文化为土壤,以创新实践为养分,在少先队员心间播撒红色种子,用爱与智慧浇灌出绚烂的成长之花。文/图 黄颖欣
身正为范
言传身教照亮成长路
“身教胜言传,要求队员做到的,我自己先做到。”这是陈艳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工作初期,她曾面临活动程序、标志使用规范等挑战,但凭着“勤学笃行”的劲头,她向前辈请教、与同行交流,逐渐从“新手”成长为“专家”。自2018年担任辅导员以来,她始终以“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自我,将“弯腰精神”融入日常——看到校园地面有垃圾,她总会弯腰捡起;为了让队员养成阅读习惯,她在课间捧起书本与学生共读。这种润物无声的示范,让德育从口号变为看得见的行动。
作为美术教师,陈艳丹更擅长从艺术视角洞察少先队员内心。“美术教育关注个体表达,少先队工作则聚焦集体成长。两者共同之处,是以美育心、以文化人。”陈艳丹将美术教学中的观察力与创造力融入少先队活动中,通过分析队员的绘画作品洞察其心理状态,用艺术为学生疏导情绪。她相信“身教胜言传”,只有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创新为帆
在红领巾阵地推动五育融合
如何让少先队活动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陈艳丹的答案是:“把舞台交给孩子。”她创新推行“队干轮岗制”,通过“竞选演说+实践考核”选拔干部,建立三级培养体系。队员们轮流担任“一日站长”“活动策划人”,校园里逐渐形成“人人能担当、个个会服务”的氛围。她还打造“标准+特色”中队建设双轮驱动模式,通过“一中队一特色、一品牌一亮点”的创建模式,鼓励各中队申报特色项目。
陈艳丹还立足侨乡文化,打造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实践活动,让五育并举的理念在红领巾阵地生根发芽。她设计的“红领巾特色章体系”与本土党史文化、乡土文化紧密相连,“侨乡星火章”引导队员重走红色足迹,“非遗传承章”让台山浮石飘色技艺走进课堂。这些特色章不仅丰富了少先队活动,更让队员们在与家乡文化的深度互动中收获成长。
此外,她还设计了“行走的思政课”系列研学活动。低年级队员走进湿地公园观察候鸟,中年级探访骑楼老街聆听华侨故事,高年级队员在革命烈士陵园祭扫。飞虎亭前,队员们聆听中美空军并肩抗战的历史;林基路纪念公园里,“红领巾讲解员”用童声传递红色精神。她策划的“十佳品质少年”评选、红领巾广播站、“志愿红”等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多元化的成长平台。“这些活动像种子,让德智体美劳在队员心中生根。”陈艳丹说。
使命如磐
做新时代少先队的“点灯人”
在陈艳丹的努力下,台山市新宁小学少先队工作硕果累累。学校少先队先后荣获“全国红领巾中队”“广东省少先队先进学校”等称号;梁皓恺、邝浩天等队员获“红领巾奖章”个人四星章,陈浩宇、伍羽桐荣获江门市“红色讲解员”称号;多名少先队员被评为“江门市优秀少先队员”面对荣誉,陈艳丹始终保持清醒:“这些奖励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多元。”陈艳丹认为,少先队辅导员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素养、专业的育人技能、扎实的综合能力、高尚的师德品格。“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共情’。”她建议多聆听队员心声,以童心贴近队员;善借侨乡资源创新形式,挖掘学校周边红色基地等资源;重过程轻形式,聚焦队员的真实收获;做成长的记录者,记录队员在队活动中的点滴进步,在实践中积累育人智慧,做新时代少先队的“点灯人”。
陈艳丹表示,未来会深耕“侨乡文化+红色教育”融合实践,设计“小小侨史讲解员”“侨乡先锋寻访”等特色活动,打造沉浸式成长平台,期待通过项目化学习培养队员创新力,用数字化手段记录成长轨迹,让少先队工作更具活力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