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科创领航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近年来,新会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加大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力度,不仅丰富了乡村孩子的课余生活,更打造了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坚实阵地。操场上,无人机划出优美弧线;生物园里,学生们俯身记录植物生长;艺体教室中,齐声合唱清脆悦耳……这正是睦洲中学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日常写照。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睦洲中学于2025年正式启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为全校1200多名学生打造成长乐园,探索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有效路径,生长出新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绿芽”。
文/图 钟珍玲 叶田 睦洲中学
特色“搭桥”
打造多元成长舞台
“注意力集中!控制杆的力度可以稍微轻一点,在飞行中时刻关注飞行器的路线,及时微调……”在睦洲中学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无人机科创领航课程中,专业教练悉心指导,帮助同学们快速掌握操控无人机的要领。据悉,该课程是睦洲中学乡村学校少年宫重点打造的项目,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明星课程”。睦洲中学外聘专业教练开展教学,致力于培养孩子们的科技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让科技的种子在乡土生根发芽。从组装调试到编程操控,孩子们在探索中不断突破自我。“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无人机表演,现在我能自己编程让它完成特技飞行动作了!”谈及收获,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
走进睦洲中学的生物园,沁人心脾的草木香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是同学们学习种植技术的实践基地,更是学校开展“园艺疗愈+劳动日志”特色课程的育人空间。睦洲中学“园艺疗愈+劳动日志”特色课程创新性地将专业化心理疏导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让孩子们在照料植物的过程中疗愈心灵,在记录植物成长过程中建立自信。
通过建立“科技+心灵+艺体”立体化课程体系,睦洲中学乡村学校少年宫为乡村学子打造全方位成长平台。睦洲中学充分整合场地资源和师资力量,开设声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课程,以及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课程,既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又构建起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强健体魄的立体化育人空间,让每位孩子都能在发现美、创造美、追求美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精细管理
创新机制激活育人动能
“要让乡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素质教育,光有热情还不够,必须要有科学的运作机制。”睦洲中学校长薛炳挽坦言。
为确保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活动高质量开展,睦洲中学下足功夫。在时间安排上,巧妙利用每周三课后45分钟的“黄金时段”开展少年宫课程,既不影响正常教学,又能保证活动持续性。师资队伍建设上,采取“内外协同”的方式,一方面发挥校内师资力量,充分挖掘教师特长,另一方面积极引入社会优质资源,让学生接受更专业的指导。经费使用上,坚持靶向投入原则,制定明细预算,确保专项资金精准用于硬件更新与专业服务。
科学的管理架构为少年宫活动高质量开展保驾护航。由校长挂帅领导小组,各领域骨干教师分工协作,从活动策划到组织实施,形成闭环管理,确保各项活动有序开展,为乡村学校少年宫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根植于三年课后服务的扎实基础,睦洲中学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育人成效已显现,孩子们的变化让人欣喜。数据显示,长期参与拓展课的学生在思维能力、沟通协作、创新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孩子们的兴趣特长在各类平台得到发展。该校无人机、体育、艺术团队在市级、区级竞赛及展演中屡创佳绩。“没想到在乡村学校,孩子能接触到这么多有趣的活动,整个人都变得阳光了!”家长们惊喜地发现,孩子回家后总爱分享学校的新鲜事,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拥有追逐梦想的勇气和能力。希望乡村学校少年宫不仅是活动的场所,更是乡村孩子发现自我、全面成长的摇篮。”薛炳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