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风”而动 筑牢“暖心墙”——江门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力应对台风“桦加沙”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9-25 07:31   

蓬江区杜阮镇长乔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干部向村民发放灭蚊烟片和《关于做好台风“桦加沙”防御及居家灭蚊告知书》。

蓬江区杜阮镇长乔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干部向村民发放灭蚊烟片和《关于做好台风“桦加沙”防御及居家灭蚊告知书》。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通讯员 高雪丽

    面对超强台风“桦加沙”带来的严峻考验,江门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闻讯而动,迅速响应市委、市政府部署,高效转化为一线防灾减灾的坚实堡垒。广大基层干部、志愿者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全面投入到风险排查、群众转移、应急救助、后勤保障等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在狂风暴雨中筑起一道道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风“暖心墙”。

    隐患排查无死角

    防风抗灾,预警先行,排查为重。台风来临前,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已提前进入临战状态,聚焦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周密部署,深入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

    在蓬江区,环市街道联合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迅速组建巡查队,开展全区域“拉网式”隐患排查,对辖区内的老旧房屋、边坡树木、低洼地带、户外广告牌等进行逐一细致排查。针对发现的树木倾倒风险、铁皮屋设施松动、排水管网不畅等问题,工作人员争分夺秒处置:清理隐患树木、疏通堵塞管道、加固松动设施,力争将风险化解在风雨到来之前。

    新会区睦洲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党员干部、网格员与志愿者组成排查专班,重点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等核心区域开展全面排查。党员干部化身“流动宣传员”,将防台风知识与防疫提醒同步送到群众手中。

    转移安置显温情

    确保危险区域群众应转尽转、妥善安置,是防风工作的关键环节。江门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不仅成为临时的应急指挥点,更化身为充满温情的“避风港湾”。

    江海区外海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中路小学的多间教室设置为应急避难场所,提前备足床垫、被褥、食品、医药等物资。场所内指示清晰,功能分区明确,并安装了防蚊窗纱,开启空调,努力为转移群众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同样,台山市汶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紧急开放的应急安置点,设有30张床位并迅速住满,不仅保障了基本饮食供应,还配备了棉被等御寒物资,确保群众温饱无忧。

    开平市水口镇等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更是注重人文关怀,工作人员通过聊家常等方式舒缓转移群众的紧张情绪,让安置点充满“家”的温暖。

    在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江门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充分考虑群众实际需求,服务细致入微,尤其注重特殊群体的关照和卫生防疫工作。

    鹤山市龙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站闻“风”而动,迅速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全力投入防汛防风工作,重点保障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安全。工作人员提前通过电话、上门等方式,对辖区内独居老人进行逐一摸排,告知台风动态,提醒做好转移准备。台风影响加剧前,工作人员冒雨深入各村(居),耐心劝导并协助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转移至村委临时安置点或亲友家中。

    恩平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紧急动员3000余名志愿者,昼夜奋战在防风救灾一线,深入社区村落,仔细巡查风险隐患,协助转移安置群众,全力维护社会秩序。

    防风防疫两不误

    连日来,江门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巧妙利用“五停”(停课、停工、停业、停市、停运)窗口期,将防风宣传与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知识相结合,实现“双防双控”。

    新会区崖门镇洞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平市水口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安置点内积极宣传基孔肯雅热预防知识。鹤山市沙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力量入户派发驱蚊物资,讲解雨天防蚊要点,引导居民利用居家时间清除积水、灭杀成蚊。同时,通过户外大屏、微信群、宣传车、大喇叭等多种渠道,持续滚动发布最新台风动态、防风避险提示和防病知识,确保信息传递及时有效,引导群众科学应对,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风雨见担当,危难显真情。江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其高效的组织动员能力、完善的设施网络和真挚的为民情怀,在抗击台风“桦加沙”的过程中,有效发挥了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传递了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城市温暖。

(责任编辑: 李芳菲  二审:王雪晴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