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起考为战的鲜明导向:让考核“没想到”倒逼战时“想得到”

 来源:解放军报  发表时间:2020-11-23 16:00

    考场最终是战场。

    考核内容聚焦什么,官兵练兵备战的心思和精力就会投向什么。考核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贴近实战、是否有足够的“含战量”,关乎训练的导向,关乎未来战争的胜败。

    在今年的军事训练考核现场,一个个“没想到”让官兵感叹“考为战”的导向更加鲜明了。

    有的说,没想到上级抽考不打招呼,实装实弹实投一点都不含糊;有的说,考核坚持真刀真枪,与打仗不符的做法一律亮“红牌”;有的说,考核更加注重技术含量了,列装不久的新装备也要拉出来考一考;还有的说,他们的考核直接来个红蓝对抗,战场比拼让人热血沸腾。

    放眼军事训练考核现场,这样的“没想到”还有很多很多。今年的训练考核,不仅有普考,还有抽考;不仅考题库内,还考题库外;不仅有“规定动作”,还有“随机动作”;不仅有传统课目,还有新专业课目;不仅有白天考核课目,还有夜间考核课目……这样的考核告诉我们,只有在考核上严之又严、实而又实,才能发现问题和不足,考出与实战的差距,进而通过“复盘”补齐战斗力短板。倘若考核总按同样的路子,走相同的路线,考相似的题目,没有什么“意外”,必然流于形式,也很难提高实战能力。

    须知,战争总是出其不意,最不按常规出牌,最需要灵活应对。训练考核多些“想不到”,正是对部队指挥员指挥能力的最好检验,对官兵新时代打赢能力的最佳磨练。以前,个别部队的军事训练考核,大都考些基础的体能技能,而且考核前总是下达好考核课目,给部队留足准备的时间。这样一来,考核成绩看似不错,却难以提升实战本领,难以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

    考核是备战打仗的指挥棒,实战化的考核必定会带动过硬的训练作风。考核时越是多些“没想到”,战场上越能“想得到”;考场上考出的问题越多,战场上遇到的问题就越少。因此,立起考为战的鲜明导向,就要科学设置考核内容,坚持从难从严考核,让考核“没想到”倒逼战时“想得到”。

    考核理应多些“科技含量”。科技是核心战斗力,驾驭好高科技装备是打赢未来战争的通行证。一些参加考核的机关干部反映,他们今年的考核内容包括电台的操作使用、侦察情报系统的运用、最新卫星终端的使用。通过这些考核课目,很多机关干部认识到,玩不转高科技装备,就打不赢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多次发生无人机大战。不难看出,作为新质作战力量,无人机等高科技装备正广泛运用于战争行动,成为战争的标配、战场的宠儿。这也提醒我们,只有掌握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到了战时才能运用娴熟,有效指挥战争、打赢战争。

    坚持把部队拉到陌生地域考一考。以前少数部队,平时操场上考得不错,一拉到复杂环境就掉链子,不是装备“趴窝”,就是人员不适应。今天,很多单位把部队拉到高原、戈壁、大漠等地区进行军事训练考核,考出了不足,也考出了实战意识和实战本领。俗话说,温室里养不出万年松,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未来战场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电磁环境等异常复杂,要求部队必须具备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只有以作战对象为牵引,以战胜对手为目的,以复杂环境为考场,全面考查备战打仗能力,才能做到一旦有事,不分地域、不讲季节、不论环境,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不妨多些对抗性考核课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条例(试行)》规定,军事训练考核,“通常采用理论考核、操作(操练)考核、作业考核、演练考核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比武竞赛、拉动检验的方式进行”。我们常说,个体强不算强,整体强才算强。未来战争,是体系的对抗、综合的较量。军事训练考核,不仅考个人体能智能技能,更要考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这就需要增强考核的对抗性,使部队在“红蓝对决”中发现短板和不足,补足差距和弱项,从而锻造出强大的体系作战能力。

    今天的考场连着明天的战场,“考为战”为的是牵引“练为战”,最终实现能打仗、打胜仗。只有坚持打仗需要什么就重点考什么,突出新质作战力量运用,在考核中设置更多“没想到”的课目,才能真正让考核的指挥棒显威发力,带动和促进部队整体战斗力的提升。(韩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