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创新大产业 打造强大“科技新军”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3-11-03 09:27   

    创新被赋予了重大历史使命,是各行各业、全体企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打造工业强市须先打造创新强市。将创新确立为产业,优先发展、重点发展,打造成一支强大的“科技新军”,做好创新资源整合、功能集约、投入集中、共建共享、创新提效文章,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这是高质量发展开新局的急务,又是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大计。

    把创新作为主导性、战略性大产业发展,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现我市经济发展目标、加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举、长远大计。

    条件已经具备

    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孕育新产业的过程,这是分工专业化规模化的必然结果。经过多年努力和发展,创新作为大产业的条件已经具备。

    其势已成。10多年来,我省专门从事创新研发的实体法人好似雨后春笋,涌现出一批引领性企业。如2006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现有员工1000多人,同年成立的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现有员工6000多人,2019年成立的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现有员工300多人,都在发挥巨大作用。这些法人,代表创新研发机构可独立成企、聚企成业,并将成为各产业之“帅”,这是广东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从我市来看,随着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加快建设和江门双碳实验室诞生,一批科技型企业茁壮成长,创新机构正呈扩张之势,创新产业呼之欲出。

    其形已具。2021年我市R&D经费为92.7亿元,增长18%,是2016年的2.14倍,远高于同期GDP总量的增加倍数,占GDP的比重从1.78%提升至2.57%。2021年,创新对GDP直接贡献了54亿元,在工业行业中可排第7位,相当于产值240多亿元的产业。按全时工作量折算,仅工业企业创新研发从业人员就近2.7万人,在工业行业中可排第5位。全市分散在企业中的研发机构有1525个,比上年增加14%,平均每个研发机构从业人员17人。创新正呈现规模大、投入大、市场大、贡献大和增速高特征,产业基础已成,并正向大产业迈进。

    其时已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市心怀“国之大者”,把“科技引领”工程作为“六大工程”之首。创新被赋予了重大历史使命,是各行各业、全体企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打造工业强市须先打造创新强市。将创新确立为产业,优先发展、重点发展,打造成一支强大的科技新军,做好创新资源整合、功能集约、投入集中、共建共享、创新提效文章,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这是高质量发展开新局的急务,又是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大计。

    三个“有利于”

    创新作为大产业重点发展有三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抓牢高质量发展的纲。在产业链中,创新研发是产业分工中的重要节点,牵一发动全身;在价值链中,创新研发又是高增加值率的重要一环,可以带来乘数效应,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测算,2021年的1元新产品开发投入可带来12元新产品销售收入,研发投入与GDP产出比是1:3左右,远高于投资产出;在服务上,研发活动具有高度的专业性,成为产业可以做得更专业,为各产业提供更多服务。把创新作为大产业,就能把“丝”拧成高质量发展的“纲”,继而纲举目张整体推进发展。此外,打出创新产业大旗还能提高我市对创新资源的吸引力。

    二是有利于提高创新服务覆盖面。高质量发展使得创新成为全部产业、全部企业之所需。同时,新一轮技术革命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化、数字化等,又使得创新研发的共用性大为增强。从2021年全市研发费用总额看,占前三位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共41亿元,占了44%。从工业各行业投入强度看,最低0.16%,最高3.47%,最高是最低的21倍。这种不均,在创新活动封闭性较强、市场化不足的情况下,使得部分行业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应用不足,同时大量创新需求又得不到充分满足。把创新作为大产业,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开放性、共建共享和市场化覆盖所有产业和企业,实现全面创新。

    三是有利于提高创新活动有效性。通过机构法人化,创新研发不再依附或配属于企业和院校,由“内附”和“内供”变为独立性、开放性的“外置”和“外供”,从各自单干转向专业协作和共建共享,由“等活干”转向“找活干”,由“为企业干”转向“为产业干”,面向社会“放活”,将大大激发创新潜能和需求,同时又能扩大原母体的收入和利润源。从全局看,可减少大量重复投入和重复研究,扩大创新行业企业覆盖面,大大提高创新范围、研发效率和转化效率,降低创新成本,从而使创新马力大为增强。这对中小微企业多、传统产业多的我市,显得尤其重要。

    精准施策 多措并举

    打造好创新产业需要精准施策、多措并举,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明确产业定位。以首创精神,把创新产业作为江门的新产业、大产业提出来,将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产业和核心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性产业,聚集内外创新资源的未来支柱产业。同时,明确创新产业范围:以研发为主的企业、院所和中心等法人组织是专业层;主营整合创新资源、经营研发平台、服务成果转化的法人企业是保障层。明确科技部门是创新产业主管部门,工信、人社、金融、高校等为重要协作部门单位。

    二要发展创新法人。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独立成为法人,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让其拥有决策权、经营权、独立核算权和收入利润分配权等,使其成为决策高效、经营有效的经营实体。大搞招研引创,积极引进外地科研力量在本地注册成为从事创新研发的法人。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成立创新企业。支持创新研发企业开展研发、培训、咨询等业务。

    三要打造创新网格。通过创新产业化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的组织作用,实现创新企业间纵向成链、横向成网,内联全部产业企业、外接大湾区等创新资源,成为功能齐全、要素畅通、协作紧密、合作有序的创新网格。

    四要打造科创园区。选择城市最好的区域建设创新研发园区,在产业密集区域建设创新研发小区,聚集创新研发资源,实现创新产业集中、集约和集成发展。如以江门双碳实验室为中心规划建设低碳经济研发园区,聚集研发企业组成创新链条。推动研、学、产等各类主体利用园区合作建设研、学、试一体化平台,以园区为中心建设“园—企—校”研发网络和创新体系。

    五要用活科技人才。根据创新研发项目性强、团队因项目而生的特点,实行创新研发人才无障碍跨企流动、跨界兼职的特许制度,以实现全社会人才资源的灵活、高效和最优配置。

    六要建设产业市场。建立创新产业的企业名录库,发布研发供给信息,收集创新需求信息,建设研发的供需对接市场。建立研发的资金市场,引进风险投资,实行“研发路演+项目评估+风险投资+生产加入”模式,以项目找投入,以投入搞研发,以成果找生产,实现研发、资金和生产功能的高效对接。

    七要加大政府扶持。明确扶持对象,将创新产业及其企业作为今后科技扶持的重点。政府掌握的园区对研发企业实行低租金、免租金政策。加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优化创新产业的发展环境。

    八要发挥产业效应。坚持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三链融合。重点产业链要以研发企业为核心建立创新链,共建共享一个研发创新平台、一个核心研发企业、一支实力较强的研发团队,服务整个产业链的延链强链。重视价值链,创新企业要充分利用内外市场,积极增加研发收入和投入;着重研究提高我市工业增加值率和企业盈利水平;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使创新活动在本地直接和间接价值最大化。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加强对外合作,增强产业功能,加快建成珠西创新资源集聚洼地和创新研发高地、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强市。

    创新兴则百业兴,创新强则发展质量高。我市宜抢抓先机把创新作为大产业来发展,以求提高实效,并可为广东创新产业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展产业探索并提供江门经验。

    (赵前斌,市统计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市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委员会委员;王璇,五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蔡俊彬,市社科联学术规划部部长)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庄英业 三审:钟建基 )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