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余额首次突破6000亿元的背后
——江门金融业2023年度发展报告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02-07 09:50   

    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稳中有进,多点突破。

    2023年,江门金融业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大力服务侨乡,积极助企惠民,促进江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回看2023的江门金融,成绩显著,可圈可点。金融知识宣传热度持续“狂飙”,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牵手”江门,资本市场“江门板块”再“添丁”,“邑康保”保障再升级,数字人民币飞入寻常百姓家,政银携手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江门乡村数字金融创新经验在全省推广等等,一系列亮点与特色,以看得见的实效擦亮了江门金融品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江门银行业资产总额8571.40亿元,同比增长9.79%;江门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041.75亿元,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9.9%,贷款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信贷总量合理充裕。存款余额7261.47亿元,同比增长10.5%。江门保险业资产总额593.18亿元,同比增长7.81%;保费收入194.51亿元,同比增长7.86%;累计赔付支出69.58亿元,同比增长52.39%。

    助人者,人助之。江门金融人不忘初心,辛勤耕耘得回报,服务社会益民生。贷款余额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的背后,是江门金融业赋能“制造业当家”、助力“百千万工程”的累累硕果,是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水到渠成,是深入践行“金融为民”的互动回报。金融业发展与江门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成就。

    如今的江门金融业,正稳健走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江门金融人正在用实际行动书写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我们相信,新的一年,江门金融业厚积薄发,必将有一番新的作为!

    江门日报记者 吕胜根

    赋能“制造业当家”

    制造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制造业当家,离不开金融支持。

    一年来,江门金融人履行了使命,展现了担当。2023年我市制造业贷款余额和基础设施贷款余额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制造业贷款增速远高于全市贷款平均增速,有力推动了侨乡实体经济发展。此外,2023年度我市还争取到省制造业企业贷款贴息超1300万元,排名全省第三,惠及企业337家。

    其中,江门金融管理部门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市金融局积极发挥“金舱”对接机制作用,举办金融活水支持实体经济座谈会、金种子企业融资座谈会、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倍增发展大会等活动,银行机构今年将为专精特新企业新增授信300亿元。同时,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提升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金融赋能下,江企高质量发展,上市步伐加快。2023年新增博盈特焊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鑫辉科技在新三板挂牌。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A股上市公司1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6家。

    人民银行江门市分行积极加强部门合作,推动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协同合力,牵头率先在全省开展制造业企业“一户两主办银行”对接行动,进一步加大稳健货币政策贯彻落实力度,着力引导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门分局优化科技金融供给服务,联合有关部门完善江门市科技企业“邑科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科创领域创新服务,承保科技保险保费收入1097.32万元,同比增长12.33倍,为1406家次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490.7亿元。

    助力“百千万工程”

    “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江门乡村带来生机与活力。

    我市多方合力,协调金融资源要素精准对接、优化配置,为县域产业经济振兴提供充足金融支持。为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去年,我市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行动方案》,设立了金融工作专班,江门金融业立即行动起来。截至去年12月末,我市涉农贷款余额2059亿元,稳居全省第三,为县域产业经济振兴提供充足金融支持,带动了大批侨乡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保险机构创新农业保险产品,提供风险保障162.09亿元,同比增长23.08%,赔付支出4.79亿元,同比增长73.47%。

    信用村建设在江门开展较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去年,我市以“信用+产业”方式全面推进“整村授信”工作,截至2023年12月末,银行机构共对全市692条行政村授信125.92亿元,已用信70.90亿元,大幅提升银行机构对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客户识别和信贷投放能力,为乡村振兴带来流淌的金融活水。

    深化金融改革开放

    勇于创新的江门金融人,在推进金融高水平改革开放的赛道上,锐意进取,勇于争先。

    跨境金融方面,我市积极推进湾区金融规则“软互通”,在全省率先落地第三方信用评级结果互认“江澳模式”,推动我市2家企业通过信用评级结果互认模式获澳门银行机构授信。深化跨境投融资合作,推动新会银海公司两次共计发行14亿元自贸区债券,并在澳门债券交易所上市,创2023年全国区属国企同评级同结构明珠债最大发行规模。截至2023年12月末,江澳金融合作累计业务量接近2900亿元。

    人民银行江门市分行持续深化外汇管理“放管服”改革,深入拓展外汇创新业务,不断提升外汇管理与服务水平,全力推动外贸保稳提质,不断拓展跨境金融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在全省率先实现可受理港澳、华侨居民查询的信用报告自助查询代理点县域全覆盖,积极探索非居民个人跨境购房“绿色通道”,成为全省首批优化非居民购房业务流程的城市之一,切实提升华侨华人工作生活环境便利度。加强与自贸区合作对接“创新联动”,多举措建立与自贸区跨境金融合作的高效协同衔接机制,持续推动绿色自贸区债、跨境人民币国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跨境理财通”等业务提质扩容,2023年,累计业务金额分别为14亿元、65亿元、2.92亿元,其中“跨境理财通”业务规模居粤港澳大湾区前列。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门监管分局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政银保多维度合作,推广“贸融易”“加易贷”等惠企政策,辖内大型银行外贸企业融资余额416.32亿元;强化出口信用保险保障,承保企业17家次,保障金额435.7亿元,为江门外贸保驾护航。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美丽中国,绿色金融。

    去年,我市印发《江门市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行动的实施方案》《江门市绿色金融支持“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鼓励机构引入企业碳排放信息、第三方环境信用评价等环境绩效纳入授信审批管理流程,持续优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并举办“无废城市细胞”创建宣讲会暨绿色金融银企对接专场活动,现场累计授信10.39亿元。

    金融机构积极响应,纷纷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加强海洋牧场、海洋碳汇等金融产品创新,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深度,积极探索企业碳账户切入点,加大对绿色项目的支持力度。江门农商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江门首只绿色金融债券5亿元。工商银行江门分行落地全省首笔造纸行业“节能减排挂钩”贷款,并发行全省中资银行首笔绿色存款。全市绿色信贷投放持续增加,截至2023年12月末,绿色贷款余额873.59亿元,同比增长35.8%。同时,保险机构也积极发展环境污染责任险等绿色环保业务,为30家次企业提供风险保障7000万元。

    绿色金融已然成为绿美江门建设的阳光雨露,呵护着江门的青山绿水。

    深入践行“金融为民”

    以人民为中心,江门金融业深入践行“金融为民”,不断优化基础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落地见效,提升人民群众金融服务获得感。

    金融安全稳定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目前,江门市金融业运行平稳,风险总体可控。

    为支持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我市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落实房地产“金融16条”,积极开展“一企一策”银企对接专项行动,落实好存量融资合理展期政策,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积极争取为“保交楼”项目配套融资,积极推动“保交楼”工作推进;平稳有序推进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整,每年向居民家庭让利7.66亿元。截至2023年12月末,全市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674.74亿元,同比增长5.4%。

    人民银行江门市分行推动17项支付降费政策直达基层,切实为城乡小微市场主体发展释放红利、纾困解难。高质量推动移动支付下沉乡镇建设,累计建成移动支付示范镇15个,精品示范镇1个,新增建设移动支付乡镇13个,畅通支付服务“最后一公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门监管分局加快监管数字化转型,督导机构开展养老保险业务,年内商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3604人,保费收入合计5.06亿元。

    新年新气象,奋斗不停息。如今,全市上下正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门实践新篇章。江门金融人将乘势而为,拼搏进取,为江门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再作贡献,再立新功!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