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江经济合作区有望在五方面作出贡献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03-25 07:22   

    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是一个历史过程,虽不可能立竿见影,但也存在多种发展可能,可以做一些展望。第一,引入深圳品牌,注入发展势能。“深圳”已经成为一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全球影响力大,深江经济合作区如同一件商品贴上了世界名牌的标签,市场价值陡增。第二,引入创新模式,增加发展动能。深圳已在人才团队引进和培育、产学研体系、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深江经济合作区可以借鉴。第三,引入规划建设理念,提升城区建设品质。第四,引入营商环境,优化政府服务。第五,引入制度创新,发挥后发优势。深江经济合作区可广泛借鉴深汕特别合作区、深中合作创新区、深珠合作示范区等经验,并发挥后发优势,避开后发劣势,争取更好的发展成绩。

    近年来,深江经济合作区成为高频词。目前,江门正依托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和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携手深圳在银湖湾滨海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推动两地在交通互联、产业协作、协同创新、平台共建、航空物流、文旅商贸等领域融合发展,实现“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跨市战略组合布局,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取得新突破。笔者认为,深江经济合作区符合多重逻辑,今后有望在五个方面作出贡献,实现系统性区域重塑,带动江门高质量发展。

    多重逻辑

    深圳江门两地同属珠三角地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互补性强,且两地长期往来频繁,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早有合作,进一步合作符合多重逻辑。

    第一,市场逻辑。从产业发展看,深江两地合作恰逢其时,主要原因有四:首先,随着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深圳陆域开发强度已经达到50%,远超30%的国际警戒线。深圳大面积连片产业空间匮乏,已经成为制造业扩大产能的刚性约束。其次,深圳的两大重点产业(一是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二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需要在珠三角寻找产业空间以扩大产能或多点布局。再次,深江经济合作区具有土地、电力、劳动力等要素优势。深江经济合作区拥有连片土地,开发强度仅为5%—6%,当地多所职业院校可提供劳动力,有利于大项目大产业落地发展。而且,江门拥有超100平方公里可连片开发土地,腹地广阔,能源充足,可满足制造业企业扩产用地用能需求,这从江门2023年引进超10亿元项目61个可见一斑。最后,江门工业基础扎实,1985年出版的《广东省市地县概况》称“江门市轻纺工业较为发达,重工业基础也较好,工业门类齐全,产品种类繁多”。特别是2016年以来,江门坚持工业立市,具有一定的先进制造业基础,能够为部分产业提供配套。2019—2023年,深圳市迁入江门企业1012家的事实,间接地证实了合作的市场基础。

    第二,政府逻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缺一不可,两者共同秉轴持钧。在合作中,深圳可以满足企业外溢所需,江门可在承接深圳产业转移过程中提升要素禀赋和利用效率。江门自2009年起就尝试与深圳市产业主管部门联系产业合作,有意成为深圳的“飞地”。2017年2月,江门在深圳设立了江门市驻深圳商务交流处,制定了驻点深圳招商工作方案。江门抢抓“双区”建设机遇对接深圳,先后制定印发了《江门市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江门市对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40项授权事项改革举措清单》。2023年召开的江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将携手深圳在银湖湾滨海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推动两地在交通互联等领域融合发展,实现“深圳总部+江门基地”等跨市战略组合布局。深圳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发展包括飞地经济在内的八种经济形式,深江经济合作区可以成为飞地经济载体。深江经济合作区需要两地政府热情推动,还要建立合适的经济收益分成机制激发持久动力,这需要继续努力。

    第三,地理逻辑。企业发展需要贴近市场和客户,要求多点布局,但不会超越配套半径,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客观需求,深江经济合作区的区位满足深圳部分企业外溢的需求。江门快速交通网络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地理优势。2023年1月深江高速(江门段)建成通车,该路将与正在建设中的深中通道对接。深中通道2024年建成通车,深江铁路计划2028年建成通车,深中通道、深江铁路建成后,两地通行时间最短将缩至半小时。如此一来,加上丰富的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优势,江门完全可以成为企业“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的理想城市。此外,江门位于珠江西都市圈,自身发展腹地广阔,周边腹地更加广阔,为企业扩张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地理空间。

    贡献展望

    毋庸讳言,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是一个历史过程,虽不可能立竿见影,但也存在多种发展可能,可以做一些展望。

    第一,引入深圳品牌,注入发展势能。“深圳”已经成为一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全球影响力大,深江经济合作区如同一件商品贴上了世界名牌的标签,市场价值陡增。具体而言,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招商选资增势能。可通过深江经济合作区招牌,引进符合发展导向的产业项目,尤其是具有较高链位的产业项目,集聚人才等生产要素,实现深江经济合作区系统性重塑,带动江门发展。其次是谋划项目促发展。借助与深江合作契机,江门可谋划一批适应深江经济合作区发展需求的新项目,启动已谋划但未列入投资计划的项目,如此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建设滚动发展格局。再次是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市场中介组织的功能。行业协会商会的市场支持性和市场补充性活动能够降低交易费用,弥补政府和市场调节的不足。行业协会商会可收集行业信息和发展动态,觉察产业的变迁趋势,开展行业培训,服务政府决策等。江门有关单位可进一步发挥深圳市五邑商会作用,协调深圳市工商联组织安排深圳工业经济联合会、机械工业协会等协会商会设立江门分会,带动深圳的技术、资本、管理等要素流入江门。

    第二,引入创新模式,增加发展动能。深圳已在人才团队引进和培育、产学研体系、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深江经济合作区可以借鉴。一是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需求导向的产学研体系极大促进了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破解了创新链与产业链“遥遥相望难相见”的难题,这是深江经济合作区学习和努力的一个重点,也是提升深江经济合作区乃至江门全市产业链位的重要途径。二是推动技术产业化,发挥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技术转化机构的积极作用,让创新链的好技术变成产业链的新应用,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新动能。三是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带动更多技术通过产业化漏斗检验进入市场,发挥如同喇叭放大声音一般的作用。

    第三,引入规划建设理念,提升城区建设品质。在理念上,以建设产业新城区的眼光谋划深江经济合作区,在规划建设中坚持“三生融合”,在用地指标分配上注重协调生产和生活设施需求,逐步完善现代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打造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韧性智慧园区。首先,在规划建设方面,借鉴《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深圳市重点区域建设工程设计导则》以及相关办法,在深江经济合作区部分领域借鉴使用,逐步形成江门特色。其次,在基础设施方面,围绕合作区建设轨道、港口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夯实城市发展基础。再次,树立产业空间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新理念,把高质量的产业空间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夯实未来潜力之基。最后,在交通方面,借助深中通道、深江高速、深江铁路,与深圳机场、盐田港合作,提升江门商务便利度。

    第四,引入营商环境,优化政府服务。一是开展制度移植可行性评估。借鉴《深圳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有针对性地改善营商环境,可将深江经济合作区打造成为江门营商环境特区。二是安排公职人员锻炼。江门可与深圳协商,根据实际需求安排公职人员到深圳市、区政府职能部门锻炼,学习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技术转化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第五,引入制度创新,发挥后发优势。深圳已经在飞地经济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广受关注。深江经济合作区可广泛借鉴深汕特别合作区、深中合作创新区、深珠合作示范区等经验,并发挥后发优势,避开后发劣势,争取更好的发展成绩。

    此外,有些促成深圳经济发展成就的要素虽然暂时无法学习,但可以充分借力,比如金融业。有学者认为深圳成功有50%应该归功于金融发展,尤其是要归功于深交所的建立。我们相信深江经济合作区建设过程中肯定会产生新的经验,这将为其他地区提供智慧和方案。

    (孙宝强,深圳市龙岗区重点区域署副研究员、高级统计师)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钟建基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