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得:读得其法 感受名著魅力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04-09 07:22   

    

    五年级下册“快乐阅读吧”中设置了以“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为主题的阅读任务,要求阅读四大名著。这些名著的小学版本内容较为精简,但是仍保留了人物众多、情节繁杂的特点,对小学生而言依然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唯有读得其法,才能让学生饶有趣味、轻松自如地在经典中畅游,感受名著的魅力。

    台山市新宁小学 朱红燕

    理清阅读脉络好入手

    首先,教会学生巧用回目,理清阅读脉络。古代长篇小说多是章回体小说,一回或若干回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连起来就成了一个长篇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回目,并以此猜测其中讲了什么故事,学会通过回目标题快速了解到书的大概内容。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化“整”为“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对趣味性强的单篇文章有比较强的阅读兴趣,对于整书的阅读,尤其是像《红楼梦》一样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章回小说,缺乏持续阅读的定力和热情。基于以上原因,在导读过程中,要善于化“整本”为“单篇”,化“单篇”为“单段”,从精彩的段落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篇章入手,要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再者,要总结如何从“篇”归“整”,深化阅读期待。借助片段作为切入点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始终注重阅读“整本”,而不是几个零碎的片段,借助精彩片段切入导读后,一定要回归整书阅读。可以向学生拓展介绍这本书的其他信息,如社会价值、文学地位、获奖情况、社会各界对作品的评价、书中其他的精彩章节等,使学生对整书的了解更加全面,从而产生更大的阅读期待。

    学会阅读强化效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远比让他们机械和重复地阅读更为重要。在阅读导读课上,笔者会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如寻读、跳读、精读、猜读、情节梳理等,让学生在边读边想,在猜读验证中读懂书中内容,掌握阅读方法。

    如何增添阅读动力?小学生的阅读持续力不强,尤其是读四大名著这样篇幅长的作品,当阅读到一定的阶段,他们可能会出现懈怠、厌烦。教师要及时开展阅读推进课,为学生补充能量、加油助威,帮助学生改进阅读方案、调整阅读方向,从而确保学生有动力把整本书读完。

    阅读推进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知识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回顾前段时间的阅读收获,表扬读有所获的学生,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补充新的阅读方法,如写读后感、缩写(写梗概)、改写、续写。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补充专门的文学鉴赏小常识,如人物形象塑造、环境描写烘托、情节曲折设置、结尾出人意料、孕育言外之意等,还要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困惑进行解读释疑,为学生进一步扫清阅读障碍,使之产生继续把书读完的兴趣和动力。

    展示分享提升成就感

    当学生把整本书读完后,教师可以开展阅读展示课,让学生把阅读所得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各种形式丰富的读书分享,既能让学生总结巩固自己前段时间的阅读收获,又能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享受成功的平台,激发其继续阅读的动力。口头形式包括推荐一本好书、讲一个书里的故事、就书中的观点即兴发言或展开辩论、表演书中的某个章节的故事等;书面形式包括批注、读后感、缩写、梗概、简单的研究报告等专项展览,以及手抄报、书签、思维导图等综合展览。

    读经典名著,启迪智慧人生。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教师是“导”的客体,学生才是“读”和“悟”的主体。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结合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实现让学生的阅读量由一篇到一本,再由一本到多本的目的,最终让学生爱上阅读,成为一名终身阅读者。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