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区杜阮镇上巷村打造凉瓜现代化种植基地
凉瓜“住进”大棚 产量有望大增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04-19 07:21   

杜阮镇上巷村党群携手让凉瓜“住进”大棚,如今长势喜人,预计本月底可以上市。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罗霈

    通讯员 鲁森 张莹莹 黄晓东

    走进蓬江区杜阮镇上巷村凉瓜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翠绿的凉瓜藤蔓,胖乎乎的凉瓜正在瓜藤间“酣睡”,长势喜人。

    上巷村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杜阮凉瓜的核心种植区,现有种植户近百户,种植面积9公顷。去年起,为进一步提高种植规模和凉瓜品质,上巷村强化党建引领,积极链接各方资源,通过搭建大棚、改良技术、发包管理等,党群携手打造连片的凉瓜现代化种植基地。如今,凉瓜长势喜人,预计本月底上市。

    党建引领

    先后建成12个凉瓜大棚

    农业种植,稳产是关键。杜阮凉瓜喜暖不耐寒,耐湿不耐涝,对土壤和温度要求比较高。

    作为“杜阮凉瓜”的主产地之一,如何保证凉瓜品质的同时,扩大凉瓜产量,提升村民收入?对此,上巷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好法子、妙点子,该村党支部书记黄梅芳、村“两委”干部等多次到周边地区考察,结合上巷村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工作。

    去年,上巷村成功争取到上级专项资金支持,连片搭建凉瓜种植大棚,实现杜阮凉瓜的避雨避风种植,减少养分流失和病虫害。

    “南方温度高,适合搭建大棚吗”“大棚种出来的凉瓜和原来的口感一样吗”“土壤和温度要怎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项目实施前,不少农户对此存在顾虑。

    为消除农户顾虑,凝聚农户共识,上巷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动村干部、党员种植户、村民小组长等,带头下田、入户科普大棚种植的优势,耐心讲解大棚搭建方案以及后续种植计划。同时,该村通过村级重大事项议事决策“四议两公开”,由村党支部会议提议、“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成功推动项目落地。

    去年11月,12个凉瓜大棚先后建成,开始试种。

    种植户李叔于去年12月在大棚里种下了凉瓜苗。如今,大部分瓜苗已经爬藤、开花,部分凉瓜已经快成熟了。“按照现在的长势,预计月底可以收成上市,比往年时间有所提前。”李叔表示。

    技术加持

    种植户充满信心

    相比传统的露天种植,大棚种植温度、湿度适宜,能减少瓜苗病虫害和恶劣天气影响。同时,大棚内还安装了自动喷淋和施肥、温度检测器、视频监控、摇床等设施,方便种植户下田耕作。

    “除了培育种植凉瓜,大棚还采用间套种植模式,种上了玉米、南瓜、芥菜、辣椒等农作物,让大棚实现全年轮种,提高利用率。”黄梅芳介绍。

    上巷凉瓜合作社社长黄益坚承包了其中1个种植大棚,今年,他在大棚里间套种植的芥菜已卖了几茬。“大棚种植一个月就能收成,比以前快了大概一周,接下来就看凉瓜了!”提到凉瓜的种植情况,黄益坚信心十足地表示,“我种凉瓜很多年了,少了风雨的影响,近期上市肯定没问题”。

    据黄梅芳介绍,凉瓜大棚以“村集体+种植户”的模式进行承包种植。经过几番考察,又与村中老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多次商量沟通,村里自留3个大棚,成功发包9个大棚,还请了几位村民当大棚“管家”,负责日常打理。

    “往年每亩凉瓜产量在3000公斤左右,今年大棚种植产量预计可提高50%。”黄梅芳表示。

    “春夏季节交替,可能存在温度、光照不够充分的问题,建议选用透光率好的薄膜,提高大棚表面清扫频率,并适当提升幕布高度。”为改进种植技术,解决种植难题,上巷村邀请市农科院专家进棚指导,与种植户面对面交流,调试设备、传授技术。针对大家的疑虑,农业专家对大棚耕种管理提出了具体建议。

    此外,良好的凉瓜长势还吸引了一批“小农夫”前来学习农耕知识。近日,杜阮小学与上巷村联合开展“人勤春来早万象始耕新”凉瓜研学活动,组织小学生跟随农户进棚学习农耕知识和凉瓜种植技术。

    据悉,今年以来,上巷村把凉瓜大棚与周边的生态农场、沃柑采摘园结合起来,举办了一系列农耕研学体验活动,丰富“观光—采摘—休闲”旅游精品路线,推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 李芳菲  二审:陈淑婷  三审:钟建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