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航、定期调查、校长信箱……照亮校园“隐蔽角落”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04-25 07:23   

    初中已过18年,今年33岁的镇东直言:“那算是我人生中最难熬的一段日子。”他是学生欺凌的受害者,言语上的、肢体上的都经历过。“虽然过去很久了,但那一段段被欺凌的经历却依然刻在脑海中,导致我如今想问题会很偏激,待人接物时总喜欢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镇东希望,社会各界能更加重视学生欺凌问题。

    近两个多月以来,与学生欺凌有关的讨论,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成了线上线下的热门话题。这背后,一方面是全国多地发生的学生欺凌事件频频登上热搜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也与社会近年来对该问题的高度重视相关。

    学生欺凌会对受害者的成长带来什么影响?如何防范和整治学生欺凌?记者采访了我市3位曾遭受过学生欺凌的市民(均为化名),以及多位教育界人士,一起来讨论学生欺凌问题,希望社会各界一起努力,发光发热,照亮校园的“隐蔽角落”。

    江门日报记者 吕中言

    1 案例 学生欺凌 危害严重

    镇东:初二到初三持续被欺凌

    “如果将来你的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你会怎么处理?”记者话音刚落,镇东便斩钉截铁地回答:“让他打回去!”

    这与镇东初中时期的经历有关。“那年初二,有一次在放学路上,一位年级里有名的‘校霸’带着四五个人走过来跟我说,让我把身上的钱给他,由于他们人多,周围也没其他人,我感到害怕,就把身上的5块钱给他们了。”镇东告诉记者,那次以后,这群学生三天两头找他要钱,有时不给会拳脚相加,他尝试过躲,但这群学生似乎无孔不入,甚至还打电话到家里找他。

    后来镇东实在无法忍受,就把事情反馈给家长和班主任,学校对几位学生进行了处分,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他们给我起侮辱性的绰号,在公共场所大声叫,同时还煽动部分同学嘲笑我,说我告诉老师的行为是懦弱,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毕业。”镇东说。

    陈然:那段经历让我感到敏感、自卑

    每当回想起高中时期曾遭受的“网暴”经历,今年30岁的陈然仍心有余悸。

    “那时很多学生会通过校外的校园论坛交流,高一那年寒假的一天,我打开论坛后,看到大量对我不怀好意的留言。他们有攻击我人格的、有讨论我生活习惯的,甚至还有攻击我家人的,留言中充斥着大量谣言,数量一直在增加。”陈然告诉记者,有人发布了几条帖子,表达了对他的不满,引导大家对他进行讨论。

    开学后,陈然感觉到班上不少人在背后议论他,他试图去解释论坛上的是谣言,但效果甚微,渐渐地,他发现自己被孤立了,再后期,部分同学开始对他进行言语攻击。“那段时间,好像每个人都可以骂我,我也慢慢习惯不去反抗。我反思过自己,也许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等都存在瑕疵,但我从未试图去伤害任何一位同学,为何大家要这样对我?”他反问道。

    高一结束后,陈然去了新的班级,学习生活才重新进入正轨。他说,那段经历让他感到自卑、敏感,还有些讨好型人格,总觉得自己是一个软弱的人。

    林鹏:学生欺凌让我成绩一落千丈

    “我家搬迁过,因此就读的小学和初中不在同一个地段,到了初中后,没有认识的同学圈子,加上我身材矮小,很快就成为了被欺凌对象。”今年25岁的林鹏告诉记者。

    “有一天在放学路上,一位隔壁班我不认识的学生对着我叫了三声‘矮仔’。‘你才是矮仔!’我当时很生气,就骂了回去。”林鹏回忆。

    次日上午课间,林鹏拿着水壶到饮水机打水,忽然间5个人围了上来抢走了他的水壶,带头人正是那位叫他“矮仔”的学生。“他们拿着我的水壶传来传去,把我当猴耍,直到上课。”他们还说,“如果我不道歉,就见一次打一次,由于我始终不妥协,他们在厕所里对我拳脚相加了两次,后来虽然没动手了,但看到我就会大声叫‘矮仔’,并发出刺耳的笑声。”林鹏说。

    林鹏说,由于父母平常很忙,他从小就不敢给家里“添乱”,加之父母经常吵架,因此他在遇到麻烦时也不敢吭气。母亲总是跟他强调,只要他不惹人,人家就不会惹他。

    “这样的遭遇导致我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还让我变得越来越不自信。”林鹏说。

    2 探因 隐蔽性强 持续伤害

    对于学生欺凌的特征,新会区正雅学校小学部校长陆林海根据多年观察进行总结:“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群体为主体,具有持续性,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事件。”

    陆林海特别指出,严重的学生欺凌对被受害者带来的心理影响,大概率会持续较长时间,甚至终生,学生欺凌绝非小事。

    “欺凌之下,没有赢家!”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陈龙图认为,被欺凌者经常处于恐慌中,丧失安全感,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厌学,长期受消极人格特质影响,还会导致其产生人格障碍;对于欺凌者而言,他们很难获得学校和同学的真正认可,社会归属感长期得不到满足,影响其自我身份认同。

    为何学生欺凌难以杜绝?陈龙图认为,第一,学生欺凌有极强的隐蔽性,不易被察觉,施暴者实施欺凌后通常会威胁受害者不许向老师及家长报告,否则将实施更严重的欺凌;第二,大部分学生对学生欺凌的认识不充分,使得施暴者找到诸如“开玩笑”等借口堂而皇之地避免处罚,致使学生欺凌行为向更高级别发展。

    “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存在一个心理,他们会认为学生之间发生的事情,要在他们之间解决,如果告诉家长、老师等成年人,会被认为是一种背叛和告密。”培英高中心理教师李艳芳说。

    3 应对 法治护航 共同防治

    立足当下,该如何破解学生欺凌难题?江门八中副校长骆超群认为,被欺凌者的心理状态越是被动,学校越要主动、系统排查,不能容许学生欺凌存在于“隐秘角落”之中。“例如我校会定期下发学生欺凌情况调查汇总表给每位学生,填写内容包括被欺凌人和欺凌人的姓名、班别,欺凌事件的具体经过等,同时设立专门的校长信箱,建立便捷、可信赖的上报渠道。”骆超群说。

    “学生在初次遇到学生欺凌时,一定要表明态度,及时告知并相信自己的老师,当学生欺凌被控制在萌芽阶段,一切才会进入良性循环。”陆林海说。

    4月19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的记者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杨合庆指出,学生欺凌如果构成严重不良行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者犯罪行为的,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处置,包括依法将欺凌者送入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作出治安管理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等。

    采访中,多位教育人士表示,治理学生欺凌,须注重法治思维,要让学生深刻明白,在法治社会,严重的欺凌行为不但违反校规,还有可能违法。“例如我校除了定期邀请法治副校长到校开讲,还带领学生和家长到人民法院‘零距离’了解法院工作,了解从立案、开庭、审理、判决到执行等案件审理流程,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江门市第一实验学校办公室主任黄大生说。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邓复群认为,各中小学有必要组织教职工学习防治学生欺凌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方法,增强一线教师的及时介入能力。同时,要将校园霸凌事件的预防与惩戒内容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中。

    邓复群指出,解决学生欺凌问题,还需要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主流媒体应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公众对学生欺凌问题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学生欺凌的预防和治理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治理的法治教育氛围。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钟建基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