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苹果“少年侨乡行,院士精神存”主题研学活动第二期圆满结束
侨乡少年开展文化寻根之旅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05-22 07:22   

营员们在陈垣故居合影。

营员们在陈垣故居合影。

在侨博馆,营员们了解新宁铁路的修建故事。

在侨博馆,营员们了解新宁铁路的修建故事。

侨乡少年走进新宝堂,了解新会陈皮文化。

侨乡少年走进新宝堂,了解新会陈皮文化。

    “参加这次研学,我太开心了!”青苹果小记者、新会圭峰小学三(8)班学生林靖敏兴奋地说,“内容丰富又有趣,有得吃、有得玩,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动手实践,让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文化。”

    5月19日,青苹果“少年侨乡行,院士精神存”主题研学活动第二期顺利出行,35名侨乡少年走进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以下简称“侨博馆”)、陈垣故居以及广东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宝堂”)等地,开展一场文化寻根之旅,让院士之光照亮侨乡少年的心。

    文/图 陈慕欢

    侨博馆深度游

    探寻华侨奋斗史

    当天上午9时许,营员们在青苹果研学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侨博馆。侨博馆讲解员全程提供导赏服务,带着营员们开展了一次有趣的“研学大闯关”。

    在“码头”旁,营员们了解江门华侨华人远渡重洋艰苦谋生的血泪史;走进“旧金山唐人街”模拟街景,沉浸式体验华侨华人在唐人街营生的情景;踏进模拟火车车厢,聆听我国最长侨办民营铁路——新宁铁路的建设历程;场馆内的多媒体互动游戏以及打卡盖章环节,更为研学之旅增添不少趣味。

    两个小时的深度游,营员们边看、边听、边完成研学手册,深入了解了华侨华人的海外奋斗史与伟大贡献。五邑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朗晴小学)一(1)班学生区曦文年纪虽小,但是颇有见地:“听到讲解员哥哥说,以前许多中国人被‘卖猪仔’到外国做苦力,要挖矿、修铁路、建桥梁,许多人生病、死亡,真的太惨了!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所经历的苦难。”

    林靖敏也说:“我对以前五邑华侨华人到海外打苦工、创业兴国的历史了解得很少。这次宝贵的研学之旅让我开了眼界,对侨乡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话“国宝”陈垣

    传承院士精神

    “同学们,你们想想,82岁的你会是怎样的?”在陈垣故居,青苹果研学老师向营员们发问。

    “那时候我应该弯腰驼背、老眼昏花了吧!”“天天去公园里下棋、钓鱼!”营员们顿时来了兴致,七嘴八舌地说道。

    “陈垣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毛主席称他是‘国宝’。1961年,陈垣先生已经82岁高龄,那时候,仍坚持不懈地研究学问,还向青少年们‘劝学’,对此你们怎么评价?”“这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营员们走进陈垣故居,认真参观馆内珍藏的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仿佛穿越时空,聆听院士教诲。大家还翻开了《江门日报·青苹果》校园专刊,阅读《“国宝”陈垣》这篇院士故事,了解陈垣先生在严谨治学、尊史立著、重教传承、抗日救国方面的事迹,感受陈垣先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蓬江区丰乐小学五(4)班学生程乐感慨地说:“原来我们江门有这么多厉害的院士!我们要认真学习和传承陈垣先生的学术精神及爱国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调动全身感官

    细品陈皮之韵

    小小的一块陈皮,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价格和地位?学生们怀揣着疑问,走进了新宝堂。

    走进新宝堂,仿佛走进了一个陈皮“王国”,空气中飘着陈皮醇厚浓郁的香气。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营员们参观了陈皮酵素生产车间、了解新会陈皮系列产品、观看新会陈皮炮制技艺宣传片、品尝陈皮水以及各种陈皮饮品等,调动全身感官,细品新会陈皮独特的韵味,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交融之美。

    新会圭峰小学四(7)班学生黄晨曦惊讶地说:“原来新会陈皮不仅是用来煲汤的,还可以做成陈皮酸奶、陈皮咖啡、陈皮气泡水等新型饮品,废弃的果肉还可以做成酵素,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美味和个性化的追求。”

    新宝堂作为一家拥有116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品牌文化底蕴,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炮制技艺省级传承人单位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以传承新会陈皮的传统工艺和文化为己任。青苹果“少年侨乡行,院士精神存”主题研学活动就是由新宝堂赞助,旨在让侨乡少年们真切感受灿烂的新会陈皮文化。

    青苹果工作室负责人介绍,该主题研学活动共设4条线路,带领侨乡少年们重走院士成长路,探寻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活动全程邀请专人讲解,专业老师带队,研学导师全程跟进导学、研学、展学三部曲。《江门日报》进行全程报道,《江门日报·青苹果》校园专刊开设栏目,展示营员风采及感悟。前两期活动一经推出,即受到热捧,得到营员及家长倾情点赞。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王雪晴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