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出东艺宫灯、蚝壳画、新会葵艺等饱含侨乡元素的工艺美术精品,
吸引游客加入“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
借力文博会,向世界推荐江门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05-24 07:22   

昨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我市共有50家企业参加,展出产品200多种。图为富有侨乡元素的节目亮相现场。 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摄

 

    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实习生 王乐怡

    品陈皮茶、赏文创产品、收集印章……5月23日,在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上,饱含侨乡元素的江门工艺美术精品,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吸引众多观众前来参观。

    文博会现场,江门展馆以侨乡特色表演拉开序幕。醒狮表演、蔡李佛武术展演、茅龙神韵舞蹈等节目相继亮相,引来不少其他展馆的工作人员驻足观看。“直播江门”App对表演及江门展馆进行现场直播,让线上线下的观众一同欣赏侨乡文化。

    本届文博会,江门以“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中国侨都诗邑江门”为主题,展出了不少文旅展品。其中,市文广旅体局与江门广电网络联合推出“city walk在江门”打卡集章手册,吸引游客加入“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走进新会陈皮村、开平碉楼、冯如故居等江门著名景点打卡。

    市博物馆今年也开设了文创盖章区,吸引现场观众前来打卡。香港青年Jack说:“这些章很有创意,集章的形式也很新颖,引起了我对江门的兴趣,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江门走走。”市博物馆宣教文创部职员余健鹏说:“今年我们还带来了开平碉楼与村落以及侨批两个文创产品系列,向观众展现江门的侨乡文化。”

    现场,我市还展出了东艺宫灯、罗氏柑普茶、潮连铜虾、梁氏木雕、新会陈皮、茅龙笔等非遗产品,把浓郁的侨乡非遗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东艺宫灯展位前,来自东莞的梁小姐提着宫灯细看,颇感兴趣。她说:“我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东艺宫灯,现在近距离看感觉很精致。”

    东艺宫灯技艺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李仰东表示,今年已是他第12次参加文博会,希望能向更多人展示东艺宫灯的魅力,从而推广和传承非遗文化。他说:“今年我到文博会现场,也想跟同行加强交流与联系,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更好地推广出去。”

    本届文博会上也有新面孔——江报新会陈皮和张记手信。江报新会陈皮是江门日报社推出的展品,旨在借助《江门日报》的公信力和传播力,把“非遗陈皮”传播及销售至海内外,让更多人认识新会陈皮、认识江门,从而更好地传承新会陈皮文化,并将其打造成为连接海内外游子和故乡的重要纽带和文化见证。张记手信主要展出蚝壳工艺品,在一个个蚝壳上画出开平碉楼、赤坎古镇。“台山生蚝、开平碉楼都是江门的名片,我们将生蚝的壳回收利用,在上面绘画,制作成一份独具江门特色的手信。”张记手信负责人张晓华说。

    在广东文旅产业助力“百千万工程”展区,我市还展出了新会葵艺、侨批(银信)、侨都咖啡、江门市十二非遗书签以及“门”字logo系列产品。广东综合展区中的大屏幕上,开平赤坎古镇的宣传片循环播放,向过往观众推介赤坎、推介江门。

(责任编辑: 李芳菲  二审:王雪晴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