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城市社区服务供给效能
全面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3-31 07:28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民生福祉的“晴雨表”,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把城乡社区组织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好,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侨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大中青年干部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信心、勇毅前行,聚焦建设“两社三中心”目标,持续优化社区服务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以回应需求为导向,推动服务供给精准化。社区服务的核心在于回应群众关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深刻变化,社区服务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趋势,对社区服务能力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优化完善以社区工作者、网格员队伍为主力,构建“入户走访+双向认领”双向互动机制,通过“敲门行动”“红色家访”“小区恳谈会”等多种形式,畅通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建立动态需求清单,形成涵盖养老、托育、就业等领域的“每月党群服务菜单”,将服务内容从“政府配菜”转向“群众点单”,实现群众有所呼、社区有所应的精准化服务供给。要充分聚焦“一老一小一新”三大群体,推介长者饭堂、银龄之家等项目,解决银发人群助餐、健康管理、居家养老等问题;依托“430学堂”、公益课堂等平台满足托育、亲子活动的需求;打造零工市场、家政超市、青年夜校等品牌,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技能培训、学历提升、灵活就业等支持。要通过精准对接,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实现服务需求、服务供给双向“奔赴”。

    以减负赋能为抓手,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持续优化社区服务效能,要在精准化服务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机制、整合资源形成服务合力。要强化“轻车、壮马、协同”三向发力破解资源分散难题。“轻车”是指巩固社区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规范和清理成效,明确社区职责边界,让基层工作人员从“事务性负担”中解脱出来,专注服务主业。“壮马”指推行“双报到、双服务”机制,推动市县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服务活动;引导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化身社区服务“流动哨兵”“编外网格员”。“协同”指充分整合党政、国资、“两企三新”、华侨等各方力量,培育发展社区社会企业、社区慈善基金会和社区“合伙人”,激发社区自我造血功能,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共同体”,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以阵地建设为基础,打造便民服务网络。党群服务中心是服务群众的实体依托,是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到的真实阵地。要继续优化“街道—社区—小区”三级联动的群众服务体系,盘活闲置办公用房、公共设施和活动阵地,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亲民化、便民化改造,营造简约、协调、温馨的整体环境。用活用好现有和新建的公建配套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在大型社区、老旧小区等建设各类服务站点。打造多层次服务矩阵,实现辐射范围合理化,服务效果均衡化,服务触角延伸化。构建完善“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阵地资源和服务更贴近群众。探索打破辖区限制,服务菜单面向全社会开放,让群众可跨区域享受服务,实现优质服务“全市一盘棋”。

    以党建引领为内核,激活长效发展动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社区服务的根本要求。要强化组织赋能,通过社区“大党委+职能部门”机制,通过“双报到、双服务”,充分调配用好市、县、镇、社区四级党组织和党员力量,统筹解决跨层级难题。充分发挥“五社联动”作用,形成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吸引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社区服务机制,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探索依托“双百行动”,借助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和市县党校力量,实施社区工作者全覆盖能力提升计划,不断提高专业服务能力,确保社区服务工作可持续、专业化发展。

    (彭悦荣,市委党校2025年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员、鹤山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王雪晴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