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学子同台竞技 科创赋能教育强市
开平市中小学生信息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举办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4-30 07:29   

“小小科学家”科学实验比赛现场。

“小小科学家”科学实验比赛现场。

学生化身程序员进行编程比赛。

学生化身程序员进行编程比赛。

    4月26日,开平市金山中学的校园内,20余所中小学的1000多名学生齐聚一堂,分别化身程序员、创客、科普达人、科学探索者等身份,在编程、STEM、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小机器人七大领域展开激烈角逐。这场以“科创筑梦·强国有我”为主题的2025年中小学生信息科技创新大赛暨“小小科学家”科学实验活动,不仅为青少年搭建起触摸科学、实践创新的广阔舞台,更成为开平市响应国家教育强国规划的生动实践,展现了当地青少年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蓬勃生机。

    文/图 记者/敖转优

    科创赛场 少年英才显身手

    在比赛现场,开平市金山中学学生严俊希正专注地调试着自己的“下雨自动关窗器”。这个由湿度传感器、微型电机和编程模块组成的装置,只需模拟雨滴触碰传感器,就能自动完成关窗、开灯等操作。“我发现妈妈雨天总是忘记关窗,就想做个能‘替妈妈操心’的装置。”严俊希的眼睛亮闪闪的,手中的螺丝刀熟练地拆卸着零件,“实验中遇到传感器灵敏度不够的问题,老师带着我反复测试了十几次,现在终于成功了!”

    “木牛流马”现场制造赛不仅考核知识,更考验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创新思维。在现场,开平市金山中学学生王萌、余博宇的木质机械装置在跨越障碍时一度卡壳,两人反复调整风叶角度,最终让三国名驹“复活”前行。“失败了十几次,但动手实践让我真正理解了力学原理。”王萌的感悟说,从理论设计到硬件搭建,再到代码调试,每个环节都需要团队协作。

    开平市第一中学学生杜欣伟、吴嘉祺团队带来的“越野跑智能背心”成为全场焦点,只见教练组通过背心实时监控运动员的位置、心率和水分消耗,可以远程调配补给方案。这件集成了GPS定位、智能补给系统和实时通信模块的装备,灵感源于2021年黄河石林马拉松悲剧。“我们把‘单人冒险’变成‘团队护航’,目的就是想用科技守护生命。”杜欣伟展示着背心上的传感器阵列介绍说,团队在实验中曾发现传感器防水性能不足的问题,后来专门增加了纳米涂层,使产品性能更加完善。

    在化学组,开平市风采实验学校学生罗睿儿正专注地将一段砂纸打磨过的铜线接入电路。导线夹与金属表面接触的瞬间,小灯泡发出明亮的光。“为了这次比赛,我在学校实验室练习了好多次。”她笑着展示自己的实验报告,上面用彩笔详细记录了实验步骤和数据。罗睿儿说:“原来科学不是课本上的公式,而是亲手摸得到的‘神奇’。”

    据悉,此次大赛注重“基础+实践”的立体评价,实验操作占比达70%,“科学教育不能止步于纸面考试,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才是核心目标。”开平市教师发展中心信息技术部副主任廖作东说。

    赛事重启

    点燃少年科学梦

    “看到孩子们带着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走进赛场,我仿佛看到了开平科技教育的‘种子’正在发芽。”廖作东站在挂满学生科创作品的展厅前感慨道。他告诉记者,此次赛事是响应国家“教育强国”战略和开平“五项工程”的重要实践——自2024年开平市教育局提出“让学生笑起来、让老师动起来”的教育改革方向后,科技教育被列为重点突破领域,而这项曾在十年前中断的传统赛事,终于在多方推动下迎来“重启”。

    赛场外,家长们透过玻璃窗关注着孩子们的表现。家长李女士看着女儿在展台前自信地讲解作品,十分自豪地说:“为了这个项目,她主动查阅文献、向老师请教。每当谈起科技,她眼里总是有光。”

    这样的“蜕变”正是开平市教育局推进科创教育的初心。据悉,近年来,开平市以“数智赋能”为抓手,构建了“课堂教学+社团活动+赛事实践”的三维培养体系:金山中学开设“创客工坊”,开平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则聚焦产教融合,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后备军……

    “此次活动是开平市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通过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模式,搭建科技实践平台,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潜能,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廖作东表示,未来,开平市将继续加大青少年科技教育投入,举办更多高质量的科技活动,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多措并举

    科创教育实现从“跟跑”

    到“领跑”发展

    近年来,开平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数字化改革为引擎,通过建设智能化教学评价平台、开发“碉楼下的科学课”等特色课程体系,推动科创教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廖作东介绍,通过实施“五项工程”,以数智赋能为抓手,开平市教育创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开平市第一中学、开平市开侨中学、开平市金山中学、开平市长师附属小学等学校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新型教育模式,成为区域教育创新的标杆。

    此外,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平机电职业技术学校与开平开放大学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搭建了广阔平台。值得关注的是,开平市教师发展中心自主研发的大数据评价平台,实现了教学评价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显著提升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课程创新方面,开平市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将乡土文化深度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创新推出“碉楼下的艺术党课”沉浸式思政课程、开发跨学科地理实践课程、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新模式、打造“一核四维”创客教育课程体系等。

    “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廖作东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持续完善特色课程体系,培养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的时代新人,助力学子在科技创新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王雪晴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