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区甘光仪学校学生参与“劳动教育周”活动。
春末夏初,劳动如歌。“五一”假期前后,我市各中小学以劳动教育为支点,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主题实践活动,链接课堂与生活。从叠衣择菜到侨乡美食传承,从田间播种到指尖创意,孩子们在汗水中触摸劳动的温度,在协作中感悟责任的分量,一幅幅生动的劳动画卷,让“劳动最光荣”的信念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文/图 陈慕欢 吕中言
家校互动 实现劳动教育“量身定制”
“妈妈快看,我种的番茄发芽了!”蓬江区甘光仪学校三年级学生小林捧着观察日记兴奋地喊道。蓬江区甘光仪学校以“劳动教育周”为载体,为不同年级学生量身定制了“家务技能挑战清单”。“五一”假期前后,一年级学生完成洗袜子、叠衣服、整理书包等基础任务;三年级学生挑战洗衣服、择菜淘米、种植盆栽等进阶技能;六年级学生则解锁了炒菜煲汤、换洗床单、消毒通风等家务技能。学生们用照片记录下劳动瞬间,有家长感叹:“孩子从‘甩手掌柜’变成了‘家务小能手’!”
无独有偶,蓬江区发展小学的“劳动闯关”活动同样精彩。低年级学生化身“整理小达人”,在睡室整理比赛中叠被理铺;高年级学生则通过“今日我当家”活动统筹家务开销。此外,该校还推出了“最美教室”评比活动,一个个整洁的绿植窗台和手工作品墙惊艳亮相。
5月6日,江海区麻二金紫学校的学生带着修补好的衣物返校,劳动教育的社会价值显现出来——该校开展“快乐劳动小先锋”活动,让学生在假期进行修补衣物、绘制劳动者肖像等实践。一位家长在反馈中写道:“孩子主动包揽饭后洗碗,说‘要像医护人员守护健康那样守护我们的家’。”
在锅铲与炒锅的碰撞声中,蓬江区紫茶丰雅小学的“侨乡美食传承”活动香气四溢。节前劳动课上,教师们向学生普及了陈皮排骨的历史渊源、杜阮凉瓜的种植等;放假期间,孩子们系上围裙,与家长共同制作荷塘辣椒鲮鱼饼、蒜蓉黄沙蚬等特色菜肴。五年级学生吴家俊捧着自制的“外海面”感叹:“原来揉面要‘三醒三揉’,侨乡美食藏着这么多学问!”
如果说传统劳动锤炼技能,那么创意实践则点燃了思维火花。在江门市培英小学“指尖绽放的甜蜜艺术”比赛现场,学生们用水果雕刻刀将劳动美学演绎得淋漓尽致。“我们设计了‘平安花开’拼盘,用哈密瓜做花瓶,用葡萄当花瓣。”参赛学生小刘展示了自己制作的作品。
蓬江区棠下镇实验中心小学的“竹节人争霸赛”,则将劳动与传统文化巧妙嫁接。学生们回收边角料,制作竹节人,践行环保理念。赛场上,竹节人挥舞“兵器”激烈对战。学生们纷纷感慨,原来制作传统玩具与玩游戏一样有趣。
田间课堂 让生命教育润物无声
田间课堂让生命教育润物无声。在江海区华兴小学“童心播种”活动中,学生们在校园劳动基地亲手翻土、丈量、播种,除草、施肥、浇水,还把此前收获的油麦菜、生菜、茼蒿等带回家中,在家长指导下完成烹饪。“孩子现在会主动帮忙做家务了。”华兴小学学生家长陈先生表示。这场从田间到厨房的劳动之旅,让学生们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
在蓬江区棠下镇实验中心小学“合美农场”,三至五年级的“小农场主”忙着翻土播种、浇水除草。他们观察菜苗生长,记录生长日记,合力解决虫害问题。本月,该校将根据照料用心度、作物长势评选“小小合美农场主”。“土地是最好的课堂,孩子们在这里学会了敬畏自然、耐心耕耘。”棠下镇实验中心小学相关负责人说。
启明小学的“泥土课堂”里同样体现了生命教育的特点,种番茄、观豆芽成为生动的自然课。学生们记录植物生长日记,在等待破土而出的过程中领悟生命的意义;江海区外海街道中心小学的“护绿小使者”们则用汗水浇灌班级植物角,还设计出卡通造型的文明标语牌,上面写着“你弯腰捡垃圾的样子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