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庭院茶馆营造新体验,激发城市消费新活力
园林小院飘茶香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5-09 07:30   

制图:黄武圣(即梦AI)

制图:黄武圣(即梦AI)

    充满艺术感的茶器茶具,配上古色古香的庭院风光,再佐以精致的中式茶点,如今在江门,出现了一批中式庭院茶馆,吸引众多年轻人,成为时兴的打卡地。从新茶饮的“流量密码”到原叶茶的“国潮回归”,一种以空间为卖点,兼具时尚和便捷的纯茶零售新业态正在崛起,多元化的消费场景进一步激发了城市消费的新活力。近日,记者走访了三位茶馆老板,在茶香氤氲中聆听他们的创新创业故事。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倩婷 吕胜根

    “墟顶人家·一屋”茶馆

    老宅茶香引客来

    在蓬江区余庆里卖鸡地1号,“墟顶人家·一屋”茶馆静立于此。这座由旧民房蜕变而来的建筑,青砖黑瓦间流淌着岁月的故事。这里,不仅是品茶赏景的好地方,更成为激发地方文旅消费活力的新引擎。

“墟顶人家·一屋”茶馆

    茶馆负责人邓永森是土生土长的江门人,在外地打拼了20多年。多年前返乡时,他看到余庆里的老房子荒废杂乱,心中满是感慨。作为本地人,他深知墟顶是江门的历史源点,这片土地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于是,他和朋友合伙买下了卖鸡地1号,一幢有近百年历史的民宅,开始加固改造,尽量使建筑恢复原有民宅色彩。

    那时,邓永森和团队都不了解墟顶文化,他们通过与五邑大学教授、当地老居民交流,一点点厘清江门的历史脉络。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他们在保留老房子原有砖木结构的基础上,巧妙融入了五邑地区的传统生活元素和西方复古风格,如葵扇吊扇、满洲窗、黑胶唱片机等,让老房子展现了江门老街的历史韵味。

    在改造和经营卖鸡地1号期间,邓永森和团队又陆续买下了附近的三座老房子,前后几次投资投入超400万元,最终打磨出如今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的“墟顶人家·一屋”茶馆。

    起初,茶馆鲜有人问津。作为墟顶旧民居改造的首个典型案例,平日也多是政府部门或外地学者前来参观茶馆。近两年,随着电视剧《狂飙》的播出,墟顶街区逐渐热闹起来。通过平台推广,茶馆声名远扬,周边城市的游客慕名而来,打卡拍照,感受老江门的韵味。此外,还吸引了不少外国访客前来探访。“为了保证到店客人的体验感,在周末和节假日等高峰期,我们会采取预约制,每天接待50—60位客人。”邓永森说。

    如今,茶馆由邓永森的妹妹驻店管理。多年在大理经营民宿的她,将云南的特色融入茶馆,从茶饮选择到空间布置,都倾注了不少心血。柑普茶、新会陈皮古树茶的香气弥漫在茶馆内,吸引着八方来客。茶馆还通过推出特色茶饮套餐、举办茶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创新消费模式,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茶馆中央的庭院,是最受游客欢迎的地方。天晴时,阳光温柔地洒落在茶案上,与紫砂壶里蒸腾的热气缠绵交织,绘就一幅鲜活的侨乡风情画。“现在的院子原本是一座平房,我们决定把它拆了,改建成院子,给人们更多品茶的空间。”邓永森介绍道。

    不久前,他和团队还将茶馆的前屋免费提供给本地书法家使用,助力茅龙笔书法的推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扎根。

    “墟顶人家·一屋”茶馆,这座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茶馆,正用茶香、墨香与烟火气,续写着旧街区的新篇章。

    “一壶好茶”茶馆

    打造茶文化消费新空间

    在江门繁华闹市中,有一处藏匿于百年老宅的中式庭院茶馆,仿佛遗世独立,它就是位于蓬江区仁寿里的“一壶好茶”茶馆。

“一壶好茶”茶馆

    推开半掩的木门,青砖白墙在竹影婆娑中若隐若现,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竹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庭院中央,一方鱼池波光粼粼,鱼儿穿梭其中,将老宅的倒影搅成流动的水墨,宛如一幅生动的油画。这是“一壶好茶”茶馆主理人欧阳健伟用两年时光编织的茶香梦境。

    “一壶好茶”茶馆是一座建于明朝末年的官邸老宅,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2019年,偶然路过此地的欧阳健伟,看着废旧的老宅,眼中燃起了不一样的光芒。他从中窥见了茶文化与老房子的共生可能,“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老房子是根脉的载体,现代人喝的不仅是茶,更是一种文化体验。”欧阳健伟感慨地说。

    那时的欧阳健伟,与好友合伙经营茶叶生意已有十余年,看着市场上的茶叶店越来越多,大家都在卷价格、拼包装,却少了那份坐下来好好品茶的心境,于是他便萌生了一个念头:改造老宅,打造茶香与历史共融的茶文化消费新空间。

    经过两年的精心装修,2021年,“一壶好茶”茶馆正式开业,首日便吸引了300多位茶文化爱好者前来探店。欧阳健伟坦言:“其实也没想过赚钱,就出于玩的心态,没想到开门之后客人还挺多。”茶馆内一切修旧如旧,老砖地面被细心修补,房梁被重新涂漆,处处都透露着古朴与雅致。仓库里摆放着400多款茶叶,从数十元的亲民茶叶,到数千元的收藏级茶叶,应有尽有。

    到茶馆消费的有资深茶客、商务人士,也有年轻人。在欧阳健伟看来,茶馆的兴起代表了人们消费需求的改变,“这么多年过去了,茶消费正在提质,茶经济也在升级,国潮风的兴起、理性消费的回归、人们对慢生活节奏的青睐,都助力了茶馆的发展。”在他看来,近年来江门的茶馆越开越多,这对于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他希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年轻人能爱上喝茶、泡茶馆。

    四百多年的风雨曾让老宅沉寂,而如今,茶香让它重新焕发新生。对欧阳健伟而言,茶馆不仅是生意,更是一场与历史的接力,他以茶香为纽带,让每个走进这里的人,都能在时光的故事里,寻得一份宁静与惬意。

    溪云茶馆

    解锁社区消费新体验

    午后的阳光照进溪云茶馆,木质的桌椅泛着温润的光,三只小猫在角落里慵懒地打盹。茶馆主理人林玉宇正在茶桌前泡茶,茶汤在公道杯中流转,腾起袅袅的热气,仿佛在诉说着她与茶的不解之缘。

溪云茶馆

    林玉宇来自湛江,大学时主修空中乘务专业。那时的她,想着考个茶艺师证,在面试航空公司时能有才艺加分,提高通过率。但她没想到,当第一次坐在茶桌前,自己就被茶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宁静而温馨的氛围,让她觉得做茶艺师比做空中乘务员更适合自己。从此,她便一头扎进茶文化的世界。

    后来,林玉宇辗转于国内的广州、上海等地,并曾前往柬埔寨从事茶艺师工作。在柬埔寨,她遇见了自己的爱人,两人志同道合,对茶都有着深厚的热爱。婚后,她跟随丈夫来到江门生活。刚到江门时,她发现这里的茶空间以卖货为主,缺乏一个能让人静下心来品茶、交流的地方。“我就想,为什么不自己开一家呢?”林玉宇说。

    2021年,林玉宇在蓬江区篁庄社区租下了一处老房子。这是一个有着岁月痕迹的地方,周边充斥着生活的烟火气。林玉宇决定把这里改造成一个社区茶馆,就像成都、重庆的老茶馆那样,让大家因茶而聚,在这里交流各自的生活。

    2023年,溪云茶馆正式开业。茶馆内用的很多都是旧物:木门是老房子原有的,开合时还会发出吱吱的声响;屏风、竹柜等老家具,是林玉宇从珠海、常州等地“淘”回来的。林玉宇还在茶馆里开辟了一方院子,绿植以竹为主,营造出江南茶馆的中式浪漫氛围。

    林玉宇的茶馆面向普罗大众,馆内既有价格亲民的茶叶,也有在行业赛事中获奖的明星茶叶。馆内共有3间房,周末和节假日总是满房:年轻女孩们在窗边拍照打卡,商务客们围坐讨论方案,角落里甚至有自由职业者支起电脑,键盘敲击声与茶水沸腾声交织成独特的韵律。“我们不带任何商业套路,不单独卖茶叶,大家来这里就是享受喝茶的时光。”林玉宇说。

    林玉宇这种“纯茶馆”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社交空间,也意外激活了社区的消费新业态。不少客人喝完茶后总会惋惜:“要是这里能直接吃到地道的私房菜就好了。”察觉到潜在需求后,去年林玉宇租下茶馆旁边的房子做餐饮,提供私房菜和简餐。“客户把我们这里当成放松、交流的地方,自然就延伸出了更多元的消费需求。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满足这些需求,让大家在这里待得更舒心。”林玉宇说。

    在溪云茶馆,时光仿佛慢了下来。林玉宇用自己的热爱和坚持,打造了一个属于茶客的温馨空间,让更多人在茶香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宁园  三审:钟建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