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江门举办“牵手筑梦,情暖江门”2024年广东省百家社会组织关爱儿童“牵手行动”(江门组)成果展活动。此次活动全面回顾了自去年“牵手行动”开展以来的丰硕成果,吸引了超过300名儿童、家长以及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参与,进一步凝聚了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为留守和困境儿童的幸福成长保驾护航。
行动期间,江门民政系统联合19家牵手单位、21个未保工作站、252名志愿者,在新会、鹤山提前、超额“点亮”微心愿1420个,开展多元梦想课堂品牌活动56场,服务超过2000名留守和困境儿童。
首创“生态+美育”融合课堂
从2024年8月开始,广东省在汕头、韶关、江门等6个地市开展“牵手行动”,计划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至少1万人次。江门迅速响应,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构建起具有侨乡特色的“1+2+N”儿童关爱体系。该体系以市级统筹为引领,在新会、鹤山开展“牵手行动”,打造社会组织、社工站点、爱心企业协同发力的儿童关爱网络。
行动期间,我市围绕为留守和困境儿童优化改造家庭学习空间、开展艺术素养提升和环境保护主题课堂、提供一对一心理健康辅导和情绪管理教育等内容,深入基层开展活动。
其中,紧扣“绿美广东”行动,江门首创“生态+美育”融合课堂,通过多元有趣的美育课程,为孩子们打开艺术之门。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国松介绍:“截至目前,我们已成功联动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开展多元梦想课堂活动56场次,覆盖38个村(居)委会,在新会、鹤山两地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美育网络,服务儿童超过2000名。”
在成果展的美育共创区,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进行绘画创作。
在多元梦想课堂上,受助儿童用画笔描摹侨乡新貌,用环保创作传递生态理念。成果展现场的美育共创区,摆满孩子们充满童趣与想象力的艺术作品,吸引不少人驻足欣赏。
“点亮”微心愿,传递社会温暖
活动现场,一段温馨的成果展示片,重现了牵手单位开展特色活动、儿童主任和社工入户走访,以及小朋友实现微心愿时喜笑颜开的暖心瞬间。
小琪一家经济困难,自身患有视力残疾,但这并未阻挡她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我听同学们讨论过故宫,心里很向往,想去多了解故宫。”在此次“牵手行动”中,小琪勇敢地说出愿望——想要一套故宫手绘本。如今,这个微心愿已经实现,小琪不仅拥有了心仪的绘本,还在心中种下了未来前往故宫游览的美好憧憬。
“我们送的不仅是书籍,更‘点亮’了孩子们的心愿,为他们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来自新会区的儿童主任邓月婵感慨道,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看到,每个梦想都值得被灌溉,也许今天赠送的书籍,就是孩子们改变人生的起点。
像小琪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家住新会的小文,正读初三,父母离异,家庭环境艰苦。家庭的重担让小文早早懂事,从不轻易向家人提出需求,但她一直渴望拥有一个新书包,陪伴自己步入高中。社工了解情况后,迅速为小文报名“牵手行动”微心愿活动。很快,一个全新的双肩书包就送到了她的手中,让小文开心得合不拢嘴。“看着小文背上新书包,好像看到了她上高中的模样。”小文外婆感动地说。
为帮助困境儿童“点亮”微心愿,江门市依托大数据平台的动态监测功能,为每一位困境儿童建立“一人一档”,1420个孩子的微心愿在“牵手行动”中逐一实现。
市民政局儿童福利科科长李慧娟表示,这不仅是对孩子们物质上的帮助,更是对他们心灵的呵护,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相信自己的梦想值得被期待,也有机会实现。
将实施“四大升级行动”
在“牵手行动”开展过程中,江门注重赋能志愿者,使其成为留守、流动和困境儿童的支持者、陪伴者,推动项目可持续发展。
“本次赋能培训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牵手行动”江门组组长单位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黎玉婷介绍,一方面,儿童主任通过参加省民政厅6轮18次的赋能培训课程,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技巧、公益资源链接、志愿服务组织、个案服务等专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美育导师培养计划”,赋能包括村(居)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高校志愿者等的252名志愿者,使他们掌握标准化美育课程,为儿童美育之路保驾护航。
接下来,江门将实施“四大升级行动”,进一步构建具有江门特色的儿童关爱新格局:一是推进县级未保中心提质升级,重点提升临时监护和个案处置能力;二是实现精准帮扶升级,加强流动、留守和困境儿童的监测摸排和关爱服务,创建民政关爱品牌;三是推动福利保障升级,创新儿童福利和权益保障的质量发展试点,推动儿童福利机构“五位一体”质量提升;四是完成队伍建设升级,加强基层儿童队伍培训、激励力度,筑牢儿童关爱“最后一米”防线。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赵国松表示,江门通过“牵手行动”,汇聚起社会各界的爱心力量,持续推动儿童关爱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留守和困境儿童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