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央视镜头在岭南骑楼间流连忘返,当主持人撒贝宁面对金山火蒜直呼“直击天灵盖”……这场始于味蕾的文化解码,在《三餐四季》广东篇的荧屏上迸发出惊人能量:原来“中国侨都”江门的烟火气里,竟藏着跨越千年的文明密码。
舌尖上的乡愁记忆,足尖下的侨史年轮。530多万江门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织就的文化经纬,早就将山海之鲜酿成乡愁密码,把闯荡四海的故事刻进砖瓦肌理。
当前,江门充分发挥侨乡和滨海特色,构建文化历史、侨都美食等多元旅游产品体系。可以说,这座城市给全世界备好了三副碗筷:一副盛着“世界名厨之乡”的烟火气,一副夹着“中国侨都”的闯荡史,还有一副专门留给想来解锁隐藏副本的你。
侨乡风味里的文化密码“食物即文化”,《三餐四季》节目中陈立教授的这句解读,恰是江门美食的生动注脚。
这座让央视镜头都“吃嗨了”的“中国侨都”,根本就是个巨型宝藏——凭借山海交融的地理禀赋与数百万侨胞的全球足迹,将食材的“鲜”与文化的“浓”熔铸成独一无二的味觉密码。
自然馈赠的“鲜”。江门坐拥珠江三角洲最丰饶的物产基因:新会陈皮以“三年成药,百年成金”的传奇,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农业品牌影响力榜首。杜阮凉瓜的苦后回甘、台山生蚝的肥美鲜甜,无一不彰显着“湾区菜篮子”的底气。16个地理标志产品、11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让江门成为“从田间到舌尖”的美食原产地标杆。
“这味道直击天灵盖!”《三餐四季》广东篇中,撒贝宁面对开平金山火蒜的辛辣冲击,给出最生动的评价。这颗历经烟熏火燎的蒜头,不仅点燃了节目的味蕾高潮,更揭开了江门美食与侨乡文化交织的千年故事。
文化交融的“浓”。如果说食材是江门美食的骨骼,侨乡文化则是其血脉。南宋宫廷御厨南迁带来的古井烧鹅秘方,在五邑大地传承700余年,化作“皮脆如琉璃、肉嫩似豆腐”的极致口感;金山火蒜以烟熏技艺锁住辛辣,更封存了华侨远渡重洋时的乡愁——早年下南洋的侨民行囊中必藏此物,因其耐储特性成为思乡时的味觉慰藉。炉底糍(华夫饼的本地改良版)、簕菜奶茶(清热解毒野菜与时尚饮品的碰撞)等创新美食,则见证了中西文化在侨乡餐桌上的百年“对话”。
2020年,江门被国际饭店与餐馆协会授予“世界名厨之乡”称号,这一殊荣绝非偶然。
从“一盅两件”的早茶文化到“无鹅不成宴”的饮食传统,江门人将烹饪技艺升华为文化仪式。正如古井烧鹅非遗传承人吕日新所言:“一只鹅要经18道工序、荔枝木烤制70分钟,才能成就‘岭南第一烧’的美誉。”而今,这道美食已通过预制菜走向全球,年产值超2亿元的古井烧鹅街更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
江门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强调要构建文化历史、侨都美食等多元旅游产品体系。
当前,江门正以美食为支点,撬动文旅经济。古井烧鹅街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产值超2亿元;簕菜文化创意园融合乡村游与科普教育,两年吸客30万人次;预制菜产业让侨味突破地域限制,登上全球餐桌。
正如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宋旭民所言:“一道战略级美食,足以让世界记住一座城。”
侨乡文旅的时空对话
美食诱人,美景更动人。当《三餐四季》的镜头掠过“开平碉楼与村落”、上川岛、雪山公馆、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等景区景点,当节目“三餐四季厨房”聚焦开平赤坎华侨古镇的骑楼群……央视镜头在侨乡江门展开了一场味觉与文化共振的发现之旅。
行走在江门,每一步都踏着文化的年轮。作为“中国侨都”,江门有530多万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遍布全球,市内处处可见侨乡文化印记,侨文化、侨资源突出。
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江门已形成“碉楼、温泉、海岛、生态、美食”五大旅游资源和品牌,拥有36个A级景区,更是全国少有、广东唯一同时拥有2项世界遗产的城市。更令人惊叹的是,梁启超故里的文脉滋养出34位院士的智慧光芒,新会陈皮炮制技艺等8项国家级非遗则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江门以宣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题,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IP。近年来,江门充分发掘丰厚文化资源,推动新时代文化强市高质量发展,持续擦亮世界遗产的代表地、影视资源的富矿地、华侨文脉的传承地、文旅融合的标杆地等“10张城市文化名片”,成功实现城市显示度、美誉度的有效提升。
曾经的侨乡记忆化作刷屏流量:赤坎华侨古镇骑楼群在《一代宗师》取景后成为影视打卡地,百年侨批档案通过数字展陈变身“网红”情感博物馆。这种古今对话的创新表达,使城市美誉度随《狂飙》等影视作品的热播持续飙升。
龙头项目引爆全域旅游。近两年,江门持续提升赤坎华侨古镇运营水平,打造成集华侨文化、乡村振兴为一体的展示平台,成为广东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文旅新地标。同时,持续提升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小鸟天堂、梁启超故居纪念馆等文化类旅游产品运营水平。
拒绝同质化的文旅开发,江门探索出独具侨味的“沉浸方程式”。开平蚬冈镇将“碉楼之王”瑞石楼与“煲仔饭剧场”相结合,让游客在品味市井烟火时触摸历史;台山海宴镇以红树林生态串联东南亚风情村落,打造“中国版马尔代夫”。这种“历史+生态+美食”的“混搭”,让江门成为大湾区罕见的“全域沉浸式体验区”。
侨乡的文旅抱负不止于湾区。依托两项世界遗产和遍布世界的海外侨胞,江门以“侨”为桥拓展国际市场。侨博馆“银信展”引发情感共鸣,侨乡美食节吸引多国游客;策划湾区文旅直通车,充分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吸引更多游客来江门寻宝。
这种双向奔赴在今年“五一”假期得到印证——282.81万人次游客、16.86亿元旅游收入,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文旅吸引力。
烟火江门,侨联世界。透过央视镜头,当古法火蒜遇见现代食客,当百年骑楼拥抱青春浪潮,江门正以美食为媒、建筑为窗,向世界展示侨乡的厚度与温度。这里的一蔬一饭,承载着华侨“闯金山”的坚韧;一砖一瓦,凝固着游子落叶归根的深情。
“中国侨都”的故事,正如新会陈皮的陈香,历久弥新,飘向四海,邀您挖掘。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