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既要留住绿水青山,更要唤醒文化基因;既要依靠本土力量,更要拥抱时代浪潮。
在江门开平塘口镇,关于乡村振兴的“化学反应”正在发生。
5月15日,江门开平塘口“IE公社”建设暨“无界创客”招募计划发布活动举行,江门向全球“无界创客”发出集结号,并启动江门开平塘口“IE公社”的建设。
塘口镇青年创客在看模型,讨论项目。塘口镇供图
这个兼具互联网基因与侨乡特质的创新平台,是在中央文明办和省文明办指导下,江门落实中央“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工程”的重要探索,也是深化乡村人才振兴、破解空心化难题,在“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推动“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的创新实践。
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着力答好“百千万工程”实践之问
推出“IE公社”计划,是江门在深化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推动工作提质增效的创新之举。
江门市委宣传部作为“百千万工程”对口帮扶塘口镇的牵头单位,立足塘口镇的特点和实际,充分发挥宣传文化工作优势,与塘口镇再推创新举措——启动建设江门开平塘口“IE公社”,同步发布“无界创客”招募计划。此举旨在强化“青年创业”与“数字文化赋能”特色,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为“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塘口镇位于“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是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所在地。2024年,塘口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2%,工业投资增速达124.8%,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三年初见成效”,既要总结经验,更要通过创新宣传凝聚力量。“IE公社”和“无界创客”计划正是立足塘口“青年创业”与“数字文化”优势,通过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吸引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文旅开发,形成可持续的创新创业生态。
今年,江门市委宣传部联合开平市、塘口镇推出《塘口“数字化小镇”建设方案》,首期聚焦三大任务——“IE公社”与“无界创客”计划:打造青年创业孵化平台,招募数字文创、电商直播等领域人才;打造侨乡新大众文艺社与网络文学青创孵化中心,推动网络文学与侨乡文化融合;打造网络微短剧与影视拍摄基地,依托碉楼资源发展数字内容产业。
“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手段,发展具有侨乡特质的‘文化新质生产力’。”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无界创客”计划面向全国招募创业者,提供办公空间、培训资源和政策对接服务,系列举措将形成“人才振兴+青年发展”的双赢格局。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着力破解乡村人才振兴时代课题
推出“IE公社”计划,也是江门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深化乡村人才振兴、破解空心化难题的有力探索。
塘口镇下辖的塘口墟社区曾因人口外流,仅剩9户人家留守。近年来,塘口镇坚持以文化为纽带,重构社会关系、激活侨乡基因,成功吸引2000余名“新塘口人”扎根塘口墟社区。据统计,近三年塘口镇新增初创企业372个,引进文旅、设计等领域专业人才30多名,带动超2000人就业,其中不乏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实现了“人才逆袭”。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的振兴。”塘口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文化吸附和产业培育,让年轻人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但如何持续优化生态仍是关键挑战。”随着业态升级,人流不足的矛盾逐渐显现,亟须创新模式破解发展瓶颈。
面对青年就业压力与乡村人才需求的双向机遇,江门市委宣传部联合开平市、塘口镇推出“IE公社”计划,以“不管‘I人’(内向型)还是‘E人’(外向型),来了都是一家人;无论来打卡还是常驻,这里永远为你留盏灯”为理念,构建开放包容的现代化乡村社区。
据介绍,“无界创客”作为“IE公社”的主体,涵盖数字游民、远程办公者、文创从业者等多类群体。他们可依托塘口镇的碉楼景观与乡村空间,开展跨境电商、短视频创作、文旅策划等新业态,实现“事业与诗意生活并存”。同时,塘口镇同步建设数字空间、共享直播室等设施,并组织商家开放移动办公场所。
“数字时代为乡村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江门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计划瞄准“数字游民”和创意工作者,提供低成本创业空间、共享办公设施,符合政策条件的创业项目可以申请最高30%的补贴,并通过“栖塘计划”配套人才公寓、饭堂等福利,解决子女入学、医疗等后顾之忧。
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
着力答好新时代文明乡风建设时代之问
推出“IE公社”计划,更是江门探索新时代文明乡风建设新路径的创新实践。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江门市以塘口镇为试点,通过“IE公社”计划创新推进新时代文明乡风建设,构建起“原乡人、新乡人、归乡人、旅乡人”四类人群共生共荣的乡村发展生态。
在实践中,塘口镇探索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风建设路径:通过出台“IE公社”公约条款,从共同信约、商户规范、创客守则等多个维度进行约定,以“社群共创”点燃乡村“文明星火”。
“文明乡风建设需要激发群众的主体意识。”开平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让‘无界创客’成为塘口墟的‘主理人’,共同打造共建共享的理想家园。”这种创新模式既保留了传统乡村的温情,又注入了现代社区的活力。
据介绍,“IE公社”计划通过四大空间创新,重塑乡村文明载体。公共空间“去边界化”: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功能,实现服务资源高效共享;私域空间“公共化”:鼓励商家挂牌“文明实践点”,免费提供休憩、办公空间;全域空间“网络化”: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圈”,串联各类服务设施;产业空间“潮流化”:将咖啡馆、直播间变为“乡村创新实验室”,吸引青年人才扎根。
这种空间重构不仅提升了服务效能,更让文明实践融入日常生活。
依托“IE公社”计划,江门将切实推动塘口成为文明乡风建设的实践地、文旅融合的可持续社区、在地人共建共享的理想家园,形成“尊重传统、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新型文明乡风。
“文明乡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江门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IE公社”模式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未来,江门将继续以文化为纽带,推动更多乡村实现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的双重振兴。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