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与伙伴们在社区长者学苑练习舞蹈;午间,到“益食堂”享用三菜一汤营养餐;闲暇时,参与社区议事和志愿服务——这是天福社区居民区阿姨的多彩退休日常。在蓬江区环市街道,像区阿姨这般安享幸福晚年的2.5万余名长者,正见证着社区养老服务功能的迭代升级。
近年来,环市街道大力实施社区服务力提升行动,聚焦长者需求,因地制宜探索发展社区银发经济,推动优质养老服务嵌入党群服务中心。长者学苑、银龄课堂、康养中心、长者饭堂、银发零工区、老年故事会……越来越多长者在社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晚年。
“食”有所依
助餐服务暖人心
上午11时,群星社区“益食堂”内饭菜香气四溢。“食堂的饭菜实惠,每周有20多道家常菜,每顿都不重样。”刘婆婆的称赞道出了长者们的心声。
目前,环市街道共有天福、群星、石冲、联合等4个社区长者饭堂,通过“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多元筹资模式,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如今,长者饭堂日均助餐200余份,累计惠及长者超6000人。
去年起,环市街道还以“公益+低偿+市场”模式,开展“社区饭堂暨爱心餐桌”活动,链接25家热心餐企携手助餐,让长者们在“家门口”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在江侨社区侨囍餐厅,60岁以上长者花10元就能享用叉烧饭等特惠套餐。
针对行动不便群体,石冲社区携手“骑行之家”党支部,发动热心骑手上门,至今已送餐1.6万多份。“支部经常号召大家参与志愿服务,作为党员,应该发挥带头作用。”外卖骑手黄耀斌就是其中一员,经常利用订单间隙义务送餐。
“医”有所靠
健康服务延伸至“家门口”
走进江侨社区康养中心,理疗床上的钱阿姨正在体验艾灸服务。“康养中心离家近,服务周到、环境不错,还时常推出一些免费的长者护理公益服务项目。”近段时间,钱阿姨经常到这里问诊检查、理疗养生。
江侨社区常住人口约8000人,其中60岁以上长者600多人。为了让居民小病小痛就近问诊、享有更多健康服务,去年底,社区与天辅安中医综合诊所合作,由社区提供场地、诊所投入资金,在党群服务中心二层打造康养中心,派出专业医生、理疗师驻点服务。
健康是幸福养老的基础,是每一名长者的心愿。环市街道积极对接社会组织、医疗机构等,推动更多的专业医养服务嵌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陪护照料、医疗护理、健康问诊等服务。
在群星社区,聚焦老年人慢病管理,社区联合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光明眼科、侨邑牙医、德圣堂中医馆等,常态化举办健康义诊活动。每季度开展一轮随访,为长者们量血压、测血糖、按摩腿脚;同时组建家庭医生微信群,每月宣传健康生活常识,推送养生保健视频。
环市街道还推出“蓬友优享”项目,组织医疗机构进小区摆摊,开展“家门口”的义诊、宣传等便民服务,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活动20多场次,服务长者2000多人。
“为”有所乐
银龄力量焕发新生机
下午3时,在石冲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六楼的银发零工区,65岁的居民王叔正在编织手工艺品,既充实退休生活,又可以赚点零钱帮补家计。
这些年,石冲社区建成首家建在党群服务中心的“零工市场”,还与企业合作为退休后有余力的长者提供手工艺品制作、代加工等零工专岗,已帮助近300名退休长者在这里接上了手工活。
除了让退休长者再就业,环市街道还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培训机构合作,举办各类长者学苑、银龄课堂,丰富长者的退休生活。目前,已有青少年宫、贝佳智家、玲杏家文化教育、哆来咪钢琴文化艺术等8家培训机构与社区达成合作协议,共同举办书法、舞蹈、声乐等适老课程。
在丰雅社区,退休后的严阿姨几乎每天都带着乐谱,到党群服务中心参加声乐公益课。“社企合作,既办公益课程,也设低偿服务,取得的收益按约定反哺社区建设,让社区养老服务得到不断提升。”社区党委书记欧阳泳秀表示。
环市街道更激活银龄治理力量。例如,江侨社区动员退休教师担任“益家学堂”讲师,办班授课丰富课程;耙冲社区邀请老党员举办故事会,深入小区走访化解邻里纠纷。目前26个社区培育银龄志愿者超千人,形成了“以老助老”的特色服务生态。
□文/黎禹君 黄晓东 陈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