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纪检监察机关以精准监督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5-20 10:19   

    “被拖欠的租金终于追回来了。”近期,蓬江区纪委监委查处了棠下镇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茹某违规出租村集体留用地等问题后,督促村委会全额追回被拖欠的租金300多万元,村民拍手称快。

    2024年以来,江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重点,以精准监督推动责任落实、问题整改、制度完善,着力破解“三资”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问题,有效守护农村集体“家底”。

    织密监管网络,推动“三资”管理阳光化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基层监督的重点内容。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织密监管网络,加强压力传导,夯实各方责任,促进“三资”管理公开化、透明化。

    江门市纪委监委督促市农业农村系统推行“网上交易系统”,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交易“云监督”。2024年,全市通过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完成交易9059宗,总金额53.23亿元,集体资产溢价达5.38亿元。“以前鱼塘发包不透明,现在都是网上竞价、公开竞价,租金翻了几番!”鹤山市古劳镇麦水村一鱼塘经过143轮竞价,最终以溢价190.9%成交。

    新会区纪委监委督促区农业农村局建立优化网上交易平台及相应的手机软件,推动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信息从“墙上”搬到“网上”“掌上”。“这个鱼塘的出租疑似超期,请打开合同看看。”该委工作人员到镇(街)开展监督检查,通过手机软件(网上交易系统)对相关信息进行仔细查看。

    蓬江区纪委监委督促在村(居)显著位置设立“三资”公示牌,将集体资产的位置、承租人等信息“晒”在阳光下,倒逼干部规范用权。江海区探索建立“一村双复核”机制,由农业农村部门专业核查、纪委监委随机抽查,推动“资产上图”率达90%,进一步摸清家底。“现在集体‘家底’一目了然,再难‘浑水摸鱼’了。”该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表示。

    规范合同管理,推动“三资”管理规范化

    江门市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超长期合同、拖欠租金等问题,部署开展专项整治,清除历史遗留顽疾。去年以来,全市清理不规范合同3887份,追回拖欠租金近2亿元,守好村集体“钱袋子”。

    “对在应收未收款‘清查清欠’工作中履职不力、消极应对甚至带头欠账等违纪违法问题,要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新会区纪委监委下发《关于督促做好应收未收资产资源租金追缴工作的通知》,督促各镇(街)纪(工)委精准规范用好问责利器,推动高质量完成“清查清欠”工作。

    开平市长沙街道纪工委督促该街道三江社区与某承租企业协商一致,签订欠租还款计划,收回被拖欠租金79.3万元。该纪工委还加大监督力度,督促相关企业规范履行租用合同中“逐年递增租金”等有关条款,有效降低村集体资金流失风险。

    深化标本兼治,推动“三资”管理长效化

    “对不起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信任,我深感愧疚、悔恨和自责……”在台山市台城街道办“三资”服务中心原负责人黄某某挪用村集体资金案庭审现场,80余名干部“零距离”接受警示教育。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一体推进监督、办案、整改、治理,督促健全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机制,促进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去年以来,江海区纪委监委建立“纪巡联动”机制,将“三资”问题纳入专项巡察,并对疑点问题组建专班核查,查处案件56件,处分处理46人,追缴金额700余万元。新会区纪委监委全面起底排查“三资”问题线索,深化运用与巡察、信访、审计等部门建立的问题线索移交机制,立案25件,处分20人。

    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各县(市、区)纪委监委推动个性问题点对点解决,共性问题面上整改,不断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水平。蓬江区试点农村财务“一级核算”“组账村监镇管”,台山等地聚焦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管理、清产核资等出台工作指引,规范合同样本和交易流程。

    针对监督发现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开平市纪委监委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反馈,开展谈心谈话,督促履行管党治党责任。该市农业农村局新任党组书记在接受谈心谈话后表示,将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职责,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张茂盛 江纪宣)

(责任编辑: 陆世杰  二审:陈淑婷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