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街道杜澄片区的苍江河畔,每逢端午时节,十余艘龙舟劈波斩浪,两岸人声鼎沸。
杜澄龙舟活动完整保留着农历四月初八“转龙头”、五月初一“旺龙日”等古礼。图为村民在“旺龙日”前整理龙头龙枣。
5月19日,苍江水面,传统龙舟的浑厚鼓声与现代标准龙舟的疾速桨影交相辉映。“金龙”龙舟队队员谭国豪刚结束训练。“传统龙舟讲究气势,现代标准龙舟追求速度,我们既要守住根,也要追上潮。”他说。
鼓声激荡三百年,江水长吟赤子情。在开平市长沙街道杜澄片区的苍江河畔,每逢端午时节,十余艘龙舟劈波斩浪,两岸人声鼎沸。在这里,龙舟竞渡不仅承载纪念屈原的古老传统,更延续岭南水乡的文化根脉。“金龙”“银龙”这两艘“明星龙舟”,以百年历史见证侨乡变迁,以非遗之名助推乡村振兴。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敖转优
历史延续 苍江水见证龙舟文脉传承
5月8日,清晨的苍江薄雾未散,长沙街道爱民村委会举行龙舟“起龙”仪式。杜澄“金龙”龙舟协会会长谭池顺带领年轻人开始“龙舟起水”,由坤甸木制成的“金龙”龙舟从江底淤泥中缓缓现身,木纹间流淌着岁月痕迹。“‘龙舟沉泥’是祖先智慧,木料越泡越坚韧,就像我们杜澄人的精神。”谭池顺自豪地说,“起龙”是序章,接下来大家将与龙共舞,共庆端午。
杜澄的“金龙”“银龙”两艘龙舟的历史可追溯至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彼时,南迁至此的先民,将荆楚之地的端午习俗与岭南水乡融合,造出首艘长达39.99米、最宽处达1.39米的“金龙”龙舟,“银龙”龙舟则紧随其后诞生,“双龙”龙身精雕,二者并称“双璧”。史料记载,1932年陈济棠主政两广时,“金龙”在潭江赛事斩获亚军;1963年“银龙”摘得开平古式龙舟赛桂冠,至今仍是村民津津乐道的荣耀。
“龙舟是活的史书。”长沙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李文海介绍,杜澄龙舟活动完整保留着农历四月初八“转龙头”、五月初一“旺龙日”等古礼,“起龙”“点睛”“采青”“游龙”“埋龙”……12道仪式凝聚着传统智慧。2018年,这一延续300多年的民俗入选开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守正创新
非遗焕发新活力
守正创新,正是杜澄龙舟发展的缩影。1992年,杜溪村集资打造38米长的“潮清龙”,在1996年“中银杯”赛事中勇夺季军;2022年,侨胞捐资购置的22人现代标准龙舟加入阵营。如今,杜澄龙舟中既有传统龙舟守护文化基因,又有现代标准龙舟接轨国际赛事,形成“老中青”三代并进的格局。
创新不止于舟体。长沙街道将龙舟文化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学生代表到杜澄片区参观学习龙舟文化,传承技艺;各村龙舟会开通短视频账号,直播“龙舟饭”宴席盛况……“以前我觉得龙舟是老人家的玩意,现在我发现它超酷!”村民谭锦铭曾在直播间熟练解说龙舟“点睛”仪式,收获数千点赞。
近年来,长沙街道将龙舟文化纳入“百千万工程”核心项目,成立龙舟文化保护专班,创建龙舟俱乐部,投入资金建设龙舟训练基地。2022年,长沙街道推动成立杜澄龙舟历史研究会,系统梳理300年龙舟谱系,并为传承人颁发“非遗守护人”称号。同时,通过“政府搭台+民间唱戏”模式,将龙舟赛事与文旅经济结合,2023年开平市国际龙舟邀请赛期间,带动周边餐饮、民宿增收。
文化铸魂
龙舟精神赋能“百千万工程”
站在苍江边远眺,龙舟训练基地与稻田相映成趣。长沙街道党工委书记朱乔感慨道:“龙舟精神就是杜澄的魂!它教会我们团结拼搏、奋楫争先,这正是落实‘百千万工程’需要的精神内核。”
这种精神正转化为发展实效——长沙街道杜澄片区爱民、新民、杜溪三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人心,侨心凝聚,共谋发展。
“龙舟要划得畅快,江水必须先‘靓’起来!”杜溪村党支部书记谭志良指着清澈见底的苍江感慨。乘着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的东风,过去这条淤塞的河道,如今华丽转身。
“以前村里举办龙舟赛,外地亲友来看比赛,我们都不敢带人靠近河岸。”新民村党支部书记谭愿创记忆犹新。随着长沙街道将龙舟赛事与人居环境整治挂钩,一套“赛前整治、赛中管护、赛后提升”机制应运而生。各村龙舟会自发成立“护河志愿队”,在每年农历四月“龙舟起水”时同步开展清淤行动;长沙街道更将龙舟赛道建设纳入乡村振兴项目库,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长廊。
不少侨胞纷纷道出游子心声:“看见龙舟,就想起小时候父亲带我们看龙舟比赛的时光。捐资修龙舟,既是寻根,更是投资家乡未来。”
“苍江见证过华侨的乡愁,如今它正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向前。”朱乔说,从“赛龙夺锦”到“以龙兴村”,从“传统民俗”到“现代治理”,杜澄龙舟文化正以独特方式诠释“百千万工程”的深层逻辑——以文化认同凝聚人心,以历史底蕴赋能发展,这条水上蛟龙正牵引长沙街道美丽蝶变。
从祭祀祈福到文化符号,从民俗活动到乡村振兴,杜澄龙舟划过300年时光,更划出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共生的新航道。“当‘金龙’‘银龙’的鼓点再次响彻苍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水花激荡的龙舟竞渡,更是长沙街道在时代大潮中的华丽转身。”朱乔说,正如龙舟划过水面留下的波纹,这份文化自信的涟漪,正持续扩散至长沙街道乡村振兴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