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多个菜市场“农改超”
品质和服务提升激发社区生鲜消费新活力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5-22 07:31   

菜市场变身生鲜超市,吸引周边居民前来选购。

菜市场变身生鲜超市,吸引周边居民前来选购。

    在江门,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近年来身边越来越多的菜市场完成“华丽蜕变”,转型为颇具现代感的生鲜超市,迅速成为周边居民日常采购的热门选择,进一步激发社区生鲜消费新活力。菜市场“农改超”为何受青睐?当新鲜感褪去,这些生鲜超市又该如何在竞争激烈的零售红海中站稳脚跟?带着问题,近日,记者走访了业内人士。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倩婷

    菜市场“农改超”受街坊欢迎

    分割整齐的肉类,清晰地标注着产地与检疫信息,让人一目了然;曾经弥漫的腥膻异味被通风系统过滤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蔬果散发的自然清香;出口增设休闲区,为顾客提供惬意的休憩处……走进“农改超”后的展农超市(珑湖湾分店),整洁明亮的购物环境,让顾客彭先生直呼:“舒心,点赞!”

    展农超市(珑湖湾分店)的前身是方直珑湖湾农贸市场。作为周边社区居民重要的生活配套,方直珑湖湾农贸市场在2022年开业之初也曾人气火爆,出租率高达80%,涵盖肉、鸡、水果、蔬菜等各类业态。然而,由于管理存在局限性,各个摊档独立经营,货品不全、价格混乱、服务不到位等传统菜市场的弊端逐渐显现,形成“顾客流失—档口减少—人气更低”的恶性循环。

    去年7月,方直珑湖湾农贸市场管理方——江门市和兴市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兴公司”)引进展农超市,对该菜市场实施“农改超”改造。如今,2500平方米的生鲜超市里,不仅设有生鲜蔬果、水产肉类、豆制品等生鲜区,还增加了日用百货、饮料零食、面包烘焙等各类生活用品,为居民提供一站式购物服务。

    “与常规超市不同,我们早上7点开门营业至晚上10点,让‘上班族’和‘家庭主妇’随时都能采购到新鲜食材。而与传统菜市场相比,我们的商品更加新鲜,肉类当天现杀现卖,此外依托合作农场,实现部分鸡、鱼自产自销,确保品质与价格稳定。”展农超市(珑湖湾分店)店长关关说。

    家住江门方直珑湖湾小区的王阿姨感慨,菜市场“农改超”后,环境更加干净卫生,商品质量和配送渠道也更加安全可靠,而且品类齐全、营业时间长,随时下楼就能轻松购齐物品,生活便利度大幅提升。

    同样实现“华丽转身”的还有华园市场。这个建于1993年的老牌菜市场,鼎盛时期曾是城区的主要“菜篮子”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住户迁移,菜市场逐渐走向衰落。今年初,和兴公司引进惠多多生鲜超市,实施“农改超”转型升级,成功盘活市场,前来选购的居民络绎不绝。

    记者了解到,目前由和兴公司管理的10个蓬江区菜市场中,横岭市场、方直珑湖湾市场和华园市场已完成了“农改超”。改造后的超市既保留了市井烟火气,又在购物环境、商品品质、服务水平上实现全面升级,为居民带来全新购物体验的同时,也探索出一条传统菜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社区生鲜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

    社区生鲜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配套,直接关系居民生活质量,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不少购房者在置业时,会将周边是否有便利的菜市场和超市作为重要考量因素。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居民对社区生鲜的消费需求正发生转变。和兴公司总经理张荣晃表示,传统菜市场曾是居民采购生鲜的主要场所。大型传统菜市场凭借种类齐全、价格亲民、食材新鲜等优势,至今仍有一定的生命力。然而,中型菜市场却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由于业态单一致使部分品类垄断经营,缺乏价格竞争机制,加之消费者对购物环境、商品溯源、服务体验要求提升,这类菜市场逐渐失去竞争力。同时,周边小型肉菜店的兴起,进一步分流客源。

    在此背景下,“农改超”模式的走红绝非偶然。业内人士认为,“农改超”成功的核心原因,在于其精准匹配了社区消费需求的多元化趋势——现代消费者不仅追求食材新鲜,更注重购物过程的便捷舒适,甚至期待购物场景能承载社交与休闲功能。

    谈及行业未来发展,张荣晃认为,多元化发展是吸引年轻消费群体、激活市场活力的关键。未来生鲜超市应突破传统边界,融合咖啡轻食、小型餐饮等业态,打造“生鲜+生活”消费场景,满足居民社交、休闲需求。针对传统菜市场停车难问题,可通过空间重构,将部分区域改造为停车场,并拓展生活服务、便民设施等业态,以此提升菜市场整体运营效率与服务功能,增强消费者的购物黏性。

    目前,展农超市在江门的4家门店,依托新零售模式实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营业额稳步提升。“接下来,我们将顺应周边居民要求,计划在珑湖湾分店出入口增设粉面店,为居民的一日三餐提供价格实惠的用餐选择。”关关表示。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陈淑婷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