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新时代防灾减灾工作的根本遵循。防汛抗旱会议更明确要求:“做到早预警、早部署、早转移、早避险,落实落细各项防御措施。”当榕江洪水肆虐、水位突破253米警戒线之际,八千党员闻“汛”而动,以血肉之躯在惊涛骇浪中铸起一道冲不垮的“红色堤坝”,深刻诠释了党建引领下安全防线的精神内核。
组织体系是防汛救灾的“主心骨”。“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面对一月之内两次Ⅰ级响应的严峻汛情,榕江县以党组织为经纬,迅速织就全域防汛网络。县委统筹指挥、街道党工委包片负责、村社党支部定点落实,将7个洪区细化为网格战场。从预警信息直达末梢的“云指挥”,到撤离路线精准到户的“地面图”,党组织如定盘星般锚定全局。古人云:“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当水务、电力、交通等12支专业突击队在党旗下集结,当“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指令穿透暴雨传遍街巷,组织体系的伟力便显现为风雨中的秩序——洪峰虽烈,人心不溃。
党员冲锋是砥柱中流的“压舱石”。“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洪流中最震撼人心的,是那抹穿透雨幕的“荧光橙”——消防队员张齐武过家门而不入,在冲锋舟上转移上百群众;街道干部田耕家中被淹却日夜钉在洪区巡查;电工岑勇在洪峰逼近时仍谋划复电方案:“灯亮了,群众能安心些”。《晏子春秋》有言:“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当党员跳进及膝淤泥徒手疏通排水口,当后勤党员日送四千份热餐保障“大后方”,先锋本色已化为具体行动。他们以“我先上”的担当消解群众恐慌,以“让我来”的勇毅填补技术短板,使“红色基因”在浊浪翻涌处绽放为最坚实的生命方舟。
作风锤炼是未雨绸缪的“先手棋”。“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防汛之胜非仅决于战时,更系于平日作风锻造。榕江抗洪中,党员对社区人口、低洼地形的精准掌握,源于常态化走访;撤离指令的高效执行,依托于日常应急演练的磨合。《盐铁论》警示:“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将防汛一线作为检验党员作风的考场,正是党建“润物细无声”的深意——在洪水未至时修葺堤坝,在风险潜伏时排查隐患,在思想松动时拧紧阀门。当“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融入日常,当“脚沾泥土”的调研成为习惯,“防”的功夫便自然转化为“救”的效能,使“未雨绸缪”从古训升华为守护生命的实践哲学。
洪峰退去,都柳江畔淤泥渐清。然党建铸就的安全堤坝却愈加巍峨——它以组织体系为根基,以先锋精神为巨石,以务实作风为黏土,终在危难时刻凝结为守护万家的铜墙铁壁。这场洪水冲刷的不仅是土地,更涤荡出“人民至上”的信仰真金:当万千党员在党旗下汇聚,平凡之躯便成不摧之坝,微弱之光可耀长夜之路。榕江百姓期盼“村超归来”的笑颜,恰是对这精神堤坝的最高礼赞。未来征程上,唯有持续淬炼党建引领之力,方能在每一次风险挑战前,以组织伟力守护山河安澜、灯火人间。(绵阳科技城新区 刘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