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汐”而作 让政务资源告别“闲”与“咸”

来源:  发表时间:2025-07-11 16:29   

    7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出“通过预约分流、错峰服务、潮汐窗口等方式动态调配服务资源”,此话看似寻常,却藏着政务服务的深刻变革。这小小“潮汐窗口”的命名,恰似一枚银针,刺破了资源僵化的表皮,让服务活水汩汩而出。

    “潮汐”二字,本是大海呼吸的自然韵律,用于政务窗口,却成了一把解锁资源错配的钥匙。曾几何时,群众踏入办事大厅,常见“冷热两重天”——社保窗口长龙蜿蜒,隔壁窗口却闲得发慌。这种资源板结恰是“高效办成”的拦路虎。《意见》以“潮汐窗口”破局,其精髓在于动态流动:按人流峰谷灵活开窗,办事如潮涌则增道疏解,人退如汐落则收拢归整。这非简单增减,而是如中医“通则不痛”之道,让资源之血在服务脉络里畅行无阻。

    “潮汐窗口”的智慧,在于向“政府过紧日子”要效能。《意见》明确要求:“坚持集约高效、整体规划,加强资产调剂共享,避免低效闲置、铺张浪费,坚决防治和纠正政务服务中的‘面子工程’”。某些政务大厅曾盲目攀比“窗口数量”,仿佛一排排空荡的窗口就是政绩的勋章。而“潮汐窗口”反其道行之——它不追求窗口林立的气派,却以精准调控让每一寸空间、每一名人员物尽其用。这恰似“螺蛳壳里做道场”,在有限资源内做出高效文章。

    窗口虽小,映照的却是治理理念的跃迁。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意见》),其内核正是从粗放走向精准。传统窗口设置如同刻舟求剑,以不变应万变;而“潮汐窗口”则似水无常形,因需而变。它背后是“一表通”系统整合数据,是“一件事”流程再造支撑,更是将群众体验置于中心的服务自觉。古人云“不日新者必日退”,当“人工智能+政务服务”已开启智能预填、帮办等探索,线下窗口的灵动适配恰是数字时代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潮汐窗口”更是刺向形式主义的一根银针。当一些地方还在打造豪华办事大厅充门面,《意见》当头棒喝:“防止‘数字形式主义’”。那些窗口冷热不均的怪象,正是作风漂浮的显影剂——只管硬件投放,不问实际效果。“潮汐”机制则要求工作人员眼睛向下,要观察人流规律,要动态调配资源,要直面群众诉求。它让服务者从“坐等派工”转向“主动调度”,正如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潮汐涨落,应天时而动;窗口开合,顺民需而调。这小小窗口的每一次开合,都衡量着行政为民的诚意与能力。当“潮汐”成为常态,政务服务便不再是刻板的机械运动,而有了如生命体般的呼吸韵律。惟愿这“朝夕可见”的窗口,能真正化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让“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活水,润泽每一个期盼的眼神。(垄上观星者)

(责任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