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列队送考,通过击掌传递鼓励与祝福。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注入活力与色彩。
教室内外,随处可见老师细心辅导学生的画面。
“刚入学时,我连公办高中的录取线都没达到,是老师带着我从课本第一页开始学起,在高考中,我成功上了特控线,感谢母校的栽培!”回想起三年的蜕变历程,广东实验中学附属江门学校(以下简称“省实江门学校”)2025届高三毕业生袁同学的声音有些哽咽。这个曾经的中考“落榜生”,如今正满怀期待地准备迈入大学校门。这样的教育奇迹并非偶然。作为广东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的联盟校,省实江门学校秉持“帮助每一位学生生命成长”的办学初心,通过“多元优质”的育人体系和差异化教育策略,为不同起点的学生铺就成长突围之路。自2021年高中部创办以来,仅用两届高考时间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5届高考特控线、本科线大幅提升,创造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逆袭奇迹。
文/陈慕欢 付晨雨 图/学校提供
逆袭之战
从“起点落后”到“弯道超车”
“从普通班到南山班,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母校教会我:只要不放弃,梦想终会开花。”袁同学动情地回忆道。三年前那个闷热的下午,当得知自己中考落榜时,这个少年眼中的光芒曾一度黯淡。幸运的是,省实江门学校破格向他敞开了大门。
初入校园时,袁同学就被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课堂活力感染。在普通班的日子里,他像一株努力扎根的幼苗,课堂上专注听讲,课后埋头复习,遇到难题就鼓起勇气请教老师。经过一学期的刻苦努力,他成功跻身龙头班级——南山班,最终在高考中跨越特控线,完成了华丽蜕变。
这样的育人奇迹源于学校完善的培优辅弱体系。省实江门学校总校长何忠杰介绍:“我们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制成长方案。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培优拓展课程,涵盖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等领域,通过专题培训和名师指导来挖掘学生潜力;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安排骨干教师进行课后一对一辅导,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改进学习方法,同时注重心理疏导,增强学习信心。”
这一差异化培养策略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第一梯队,那些中考入学成绩达到市直重点高中录取线的学生,在高考中全员成功上特控线,展现了优质教育的标杆水平。高三(1)班学生邓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满怀感激地说:“在南山班,我们有幸遇见了可敬可亲可爱的老师。班主任总在我们迷茫时耐心开导,科任老师也不厌其烦地解答我们的问题。这样的全方位支持,帮助我在高考中突破620分。”
而第二梯队的学生同样表现亮眼。中考入学成绩仅达到区公办高中最低录取线的学生,在高考中超过四成突破特控线,超过八成圆梦本科院校,用实力证明起点不高同样可以突围而出。
最令人动容的是第三梯队学生的成长故事。以袁同学、刘同学为代表,作为普高落榜生,被省实江门学校破格录取。经过三年冲刺,不仅在高考中超越了本科线,更有部分同学突破特控线,实现了从“起点落后”到“弯道超车”的华丽转身。
多元赋能
打造个性化成长赛道
“两支笔缺一不可,画笔绘得出梦想,钢笔才能写就通往梦想的路。”美术生张羽琳的高中三年,是艺术与文化课完美融合的奋斗历程。
“刚入学时,我就像只‘无头苍蝇’,画素描时想着英语作文,背单词时又惦记没完成的速写。”在老师的指导下,她采用了“彩虹时间管理法”——用不同颜色标注专业课与文化课时间,就像画油画要分层上色。这种创新的学习方法让她的专业水平与文化成绩齐头并进,同时获得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的录取资格。
在省实江门学校,无论是画笔、跑道,还是课本与试卷,都能成为通往梦想的桥梁。该校为学生构建了立体化的成长立交桥:面对新高考,学校依托2500人的规模优势,开设丰富选科组合,确保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选择心仪的科目组合;南山班、格致班、英才班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情学生的需求;不仅有参加普高考试的通道,同时也设计了港澳台侨联班、体育班、音乐班、美术班、舞蹈班、传媒班,以及DSE渠道海外升学、香港理工大学直通车项目九大路径,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多元教育结出丰硕成果:港澳台侨生超过九成圆梦本科院校,其中林泽丰被厦门大学录取,卢俊伟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小语种教育实现跨越式提升,平均分提高61.5分,最高提分106分,近八成学生上本科线;艺体生双上线超过八成,张羽琳同时被央美、国美录取,梁艺家有望进入浙江传媒学院。
复读班更是创造逆袭奇迹,最高提分156分,物理类平均提分92分、历史类87分,特控上线人数从零跃升至三成,本科上线人数跃升至九成,艺术特长生全员双上线,邓紫嫣更以全国第15名的成绩被中央戏剧学院录取。
育人突围
用教育温度点燃成长动力
“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复读生王乐感慨地说,“在这里,没有‘失败者’的标签,只有厚积薄发的成长。”曾经高考失利的她,在省实江门学校再次启航:在今年高考中,提升了106分,上了特控线,终于圆梦理想大学。
“这一年最让我感动的是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和同学们的温暖陪伴。老师们的悉心教导让我从‘不敢提问’到‘主动求教’。班主任每次大考后都与我促膝长谈,学校心理老师教我‘深呼吸法’,还有同学间的互帮互助……这些都成为我珍贵的青春记忆。”王乐动情地说。
这样的成长故事正是省实江门学校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何忠杰表示:“作为广东实验中学集团联盟校,我们始终坚持‘以质立校’,实行‘格融教育’,以‘帮助每一个生命成长’为宗旨,培养‘有德、有才、有为’的优秀毕业生。”这一理念具体体现在学校的“双师制”育人模式中——每班严格控制在45人以内,学科导师专注知识传授,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班主任则全方位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实现知识传授与心灵关怀的双重保障。
省实江门学校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C位”。目前,学校已组建了一支由103名省市级名师骨干引领的高水平教师团队,其中包括: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正高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52人、研究生学历教师52人。同时,通过“罗碎海名师工作室”“王建青名班主任工作室”等平台,学校与广东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深度合作,开展教学联袂、教研联动、教师共培等活动。集团学术委员会定期督导教育教学工作,“请进来”“走出去”成为教师成长常态。
教育,说到底是一场师生共同走过的温暖旅程。正如何忠杰所说:“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唤醒生命。”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更多关于成长与蜕变的故事正在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