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来势汹汹的台风“韦帕”,省市领导靠前指挥、科学调度,党员干部、救援力量逆风而行、全力守护,在狂风暴雨中,严密的防御部署、高效的应急响应与温情的民生保障共同构筑起坚固防线,以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
决策靠前
与风雨赛跑的“定盘星”
7月18日凌晨,菲律宾以东洋面热带低压升级为台风“韦帕”的消息传来,江门市应急指挥部立即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当天10时30分,防风Ⅳ级应急响应启动的指令发出,一场与台风的赛跑正式开始。
江门市应急指挥部的屏幕上,台风路径、云图变化、预警信息的每一次刷新,都牵动着整座城市的神经。18日20时,“韦帕”在1050公里外掀起8级风;19日10时,“韦帕”已逼近至750公里,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升至10级。对应的,应急响应在18日22时升为Ⅲ级,19日11时跳至Ⅱ级,20日升为防风Ⅰ级——指令的密度,追着台风的速度跑。
一场场指挥调度会议密集召开。省市领导靠前指挥,深入防风一线督导检查,视频调度重点区域防御工作。
副省长王胜、市委书记陈岸明,深入新会、台山一线督导检查台风防御工作,一起坐镇台山市委应急指挥中心,多次召开视频调度会议,视频察看海洋牧场、滨海景区、渔港码头、高速路口、海堤等实时情况,重点连线海宴、川岛、赤溪、北陡等受影响较大的沿海镇,现场协调解决基层诉求。
王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防台风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防御措施落细落实落到位,坚决打赢防御台风硬仗。
陈岸明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记不死人、少伤人目标,科学冷静决策,抓住有效工作时间,争分夺秒做好防范应对各项工作,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市长吴晓晖主持召开全市防台风工作视频调度会,连线新会、台山、开平、恩平,检查调度防御工作,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万无一失的决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市有关领导同志带队分赴各县(市、区),深入一线实地督导台风防御工作。
决策的力量,正穿透风雨向基层延伸。
在台山川岛镇,22艘客运船舶、1940艘渔船像归巢的候鸟整齐回港,3000余名作业人员被网格员“逐船点名”请上岸;在崖门渔港,570艘渔船(含419艘内陆渔船)全部锚定,执法人员用“广东省海洋综合执法指挥系统”实时监控,确保全部落实停泊避风措施;在台山新宁体育馆,床垫、方便面、急救包早早备好,611名转移群众到来时,工作人员已备足了温热适饮的热水。
数据是无声的证明:全市7266艘涉渔船舶100%回港,摸排转移群众超5万人,开放1710个室内应急避难场所,安置4501人。当20日下午5时50分左右“韦帕”登陆台山海宴镇时,决策者们早已把防线筑在了风暴之前。
逆风而行
雨幕中挺起的“铁脊梁”
“上车,快上车。我们回港避风!”7月19日,在川岛镇,党员志愿者及相关工作人员开着巴士沿途巡逻,见到有群众、游客,便会停下招呼上车,有序开展人员转移工作,确保不漏一人。当天,超9000名游客在党员志愿者帮助下有序疏散,而志愿者的嗓子早已嘶哑——这是江门无数“逆行者”的缩影。
应急力量的集结比台风更快。全市1052名消防救援人员、7支分队,带着应急救援物资集结待命;台山市人武部组织100名民兵进驻川岛,25名官兵在台城备勤,“迷彩绿”成了风雨中最稳的底色。18日傍晚,蓬江区北街专职消防队队员在江门大桥下抬起压在摩托车司机身上的大树时,雨水混着汗水流进眼睛,却没人敢眨眼。
7月20日,在了解到胜利南路东汇城商场前围挡被大风吹倒的情况后,消防队员到现场开展切割工作,并与物业交接后续处置工作。陈婵 摄
党员的旗帜,插在最险处。
市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在台风“韦帕”防御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动员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分夺秒、全力投入台风“韦帕”防御工作,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韦帕”逼近,各地陆续传来险情。19日晚上11时,台山市台城街道筋坑村正在下暴雨。“有人撞电线杆了!”驻点组长谭永立听到呼救,摸黑冲到现场,发现一名女子头部流血、意识模糊。当时,雷电交加、暴雨倾盆,现场人员将伤者转移到安全处后,驻点团队成员陈富强用急救包给伤者止血。众人不断鼓励伤者保持清醒,直到救护车的灯光刺破雨幕——这场生命接力,让党旗在风雨中愈发鲜红。
基层网格成了“安全网”。蓬江区白沙街道羊桥社区的网格员和民警在接到群众反映后快速出动,经过近50分钟的努力,成功把五邑商会大厦楼顶的光伏板、铁架等杂物转移至安全区域,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新会区司前镇白庙村网格员骑着加装小喇叭的电动车,把防风提醒送到每一户门前,呼吁群众“非必要,不外出”……
蓬江区羊桥社区网格员和民警合力转移五邑商会大厦楼顶的光伏板等杂物。 刘淑君 摄
为防御台风“韦帕”,全市672支应急救援队伍、1.85万名队员进入战斗状态,综合救援、三防抢险等九类重点领域110支、2933人应急救援队伍集结待命,将安全守护送入千家万户。
这些平凡的身影,在台风中站成了墙。当“韦帕”登陆时,他们的脚步比风更急,双手比雨更温柔。
暖意流动
风雨里的“连心桥”
20日下午5时50分左右,台风“韦帕”在台山海宴镇登陆。此时,海宴镇望头村安置点灯火通明,广西务工人员苏女士捧着盒饭,榨菜炒肉片、菜花、红萝卜冒着热气。“19日中午被带到这里时还慌,现在觉得这里肯定比工作的地方安全。”她满意地说道。
暖意,藏在每个被守护的细节里。
19日上午,江门海事局海巡船在疏导船舶上行防范台风的过程时接到通知:位于附近水域的科学调查船“嘉海科*”船上有20多名师生需转移上岸。接报后,海巡船迅速响应,紧急靠泊“嘉海科*”船,有序组织科考师生撤离。上午11时45分,23名师生已全部从海巡码头安全转移上岸。
交通、供电、通信单位全员值守,民生保障的脉搏在风暴中坚守: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组成“清障大军”,及时清理倒伏树木,尽快恢复交通畅通;江门电信32支抢修队274人值守,并在20日一早为应急部门开通2台卫星电话,用时20分钟;移动公司发送760万条预警短信,为上下川岛启用跨海微波,确保“断缆不断信号”;南方电网广东江门供电局2000多人在岗,在“韦帕”登陆后1小时,位于海宴镇的江门供电局工作人员就接通了发电车,让圩镇的灯像星星一样亮起来。“看到第一盏灯亮时,再累都值。”2022年入职的年轻人许洪溥是其中一位工作人员,眼底的红血丝遮挡不住他心中的骄傲。
7月20日,台山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开展公路抢通工作,清理倒伏在路面的树木。受访者供图
民间的善意更让人心热。台山五丰村民宿老板缪永辉给滞留游客熬了姜汤,还和他们说“就当来家里做客”;礼乐中心小学安置点,42名种植户吃着热饭看电影,孩子们的笑声让这个临时的“家”有了温度……
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无声的行动。这份在风雨中自然流淌的守望相助,正是这座城市最深沉的底气。
随着“韦帕”远离,江门逐步恢复正常秩序,台风防御的后半篇文章仍不能掉以轻心。从高效的应急决策、无畏的救援行动,到细致入微的民生保障,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于防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风雨考验下,江门用实际行动守护了万家安宁,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江门日报记者 赵可义 毕松杰 皇智尧】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冲锋在前
筑起防风防汛坚强防线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最新部署要求,市委组织部印发《中共江门市委组织部关于在台风“韦帕”防御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动员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分夺秒、全力投入台风“韦帕”防御工作,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实际行动检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效。
党旗引领 发挥“两个作用”
开展防风防汛宣传、劝返海边游玩群众、组织渔船人员上岸、协助渔民加固渔船、检查旅游景区等重点领域……连日来,台山市沿海镇村党组织迅速行动,严格落实防台风“六个百分百”要求,全面织密台风防御“安全网”。
以台山市川岛镇为例,镇党委组织党员志愿者疏散超9000名游客。各级网格员紧盯全镇22艘客运船舶、1940艘渔船以及养殖场、海洋牧场项目建设网箱等多个地点的超3200名作业人员,落实回港避风工作。
面对来势汹汹的台风,江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闻“风”而动,发挥“两个作用”,迅速下沉一线开展防风宣传、隐患排查、群众转移等工作,以实际行动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应对台风影响,开平市苍城镇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工作人员重点走访困难群体、独居老人及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全面排查防风防汛安全隐患。刘嘉猷 摄
江海区江南街道各社区党组织组织网格长带队走街串巷,提醒居民及时清理阳台、天台、窗台杂物,做好防灾避险引导;开平市马冈镇党委以网格为单元,组织各村党组织全面摸底排查孤寡老人、养殖户、游耕户以及处于易受灾区域的群众底数,全力做好人员转移工作;恩平市住建部门进“网”入“格”,携手恩城街道东门社区、西门社区等社区党组织到在建建筑工地、物管小区等督促落实防台风“六个百分百”措施,准备好沙袋、抽水泵、挡水板等应急物资……
此外,连日来,江门依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网格化体系,以网格为作战单元,发挥各级网格长、专兼职网格员、志愿楼长“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对辖区内低洼地带、危旧房屋、广告牌、排水设施、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并告知居民台风预警信息、防风防汛知识和避险注意事项,增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勇担使命 当好群众“主心骨”
“大家加把劲,尽快把断枝清运走。”7月20日,蓬江区白沙街道象山社区一棵大树被大风吹倒,社区“两委”干部马上上报街道党工委,并立即组织人员赶到现场,协助有关部门切割倒伏树干、清运散落枝叶。面对台风可能带来的险情,蓬江区38支应急救援队伍近800人全员待命,1000多名农村社区干部、网格员轮班值守,时刻做好应急抢险救援准备。
与狂风竞速、同暴雨赛跑。江门广大党员干部勇担使命,在急、难、险、重的灾情面前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在突发状况面前当好群众的“主心骨”。
“书记,我家的雨棚被风掀起了,随时有坠落风险。”7月20日上午,接到村民紧急求助后,鹤山市龙口镇青文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温健伟立即组织党员干部、热心群众等6人赶往现场,在风雨中合力把棚顶安全拆除,及时排除隐患。
“快!把沙包再垒多一点,防止大雨可能带来的河水倒灌!”在新会区会城街道城西社区内河岸沿途,村“两委”干部、网格员、村民合力开展沙包堆积作业。大家挽起衣袖、分工协作,全力防范台风可能引发的河水上涨险情。
在恩平市东成镇应急安置点,党员干部为从南粤学院建筑工地转移过来的工人们提供暖心服务。党员志愿者轮流值守,不但当好安置点的“临时管家”,还协调各类资源力量,确保工人们住得舒心。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通讯员 陈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