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太热,小心脑血管意外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7-22 07:31   

医生为患者进行手术。

医生为患者进行手术。

余涛

余涛

    日前,我市一名47岁男子突发剧烈头痛,到医院一查竟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情危急。所幸通过手术“拆弹”后,男子化险为夷。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脑病科副主任中医师余涛表示,近期天气炎热,室内室外温差大,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增加。同时提醒,高温天气也会增加脑血管意外风险,脑动脉瘤破裂引发的出血堪称脑内的“隐藏炸弹”——90%以上的患者毫无预兆,一旦破裂,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瞬间达到峰值,致死致残率极高。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余敏贞 陈智敏 温颖

    A

    脑动脉瘤一旦破裂便是“生死时速”

    “头痛得像炸开一样,从来没试过这么厉害的头痛。”这是47岁的李先生被送往医院前的记忆。前段时间,李先生在洗澡时突发剧烈头痛,随即跌倒在地,家人发现时他已意识模糊、躁动不安,被送至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急诊医学科。

    急诊颅脑CT检查显示,李先生颅内出现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这是脑动脉瘤破裂的典型表现。进一步的CT血管成像(CTA)提示,其前交通动脉存在动脉瘤样扩张。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卒中团队立即启动急诊绿色通道,经迅速评估:患者动脉瘤大小约3.0mm×2.9mm×2.8mm,瘤颈宽2.3mm,远端还有子瘤凸出,属于破裂高危状态。

    “这类患者九成以上平时毫无征兆,一旦破裂便是‘生死时速’。”余涛解释,很多人听到“动脉瘤”会联想到肿瘤,实则二者截然不同。脑动脉瘤并非肿瘤,而是脑血管壁异常膨出的“血泡”,如同被吹薄的气球,随时可能破裂。急性脑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最突出的临床症状是头痛,无论在重体力活动时或情绪激动状态下还是正常活动期间均可发病,一旦破裂导致出血,可引起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呕吐和恶心、感觉障碍、肢体瘫痪、头晕和平衡障碍等。“当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症状时,必须即刻就医。”余涛强调。

    B

    脑动脉瘤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

    余涛表示,脑动脉瘤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一是血管壁损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慢性病,会损伤动脉内膜,削弱血管壁韧性,是动脉瘤形成的重要基础。二是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肥胖、长期熬夜以及不良情绪等,会加速血管老化,诱发动脉瘤或增加破裂风险。三是遗传与先天因素:部分患者存在血管壁先天发育异常,家族中有动脉瘤病史者风险更高。

    “就像李先生这样,体检指标正常,但作为家庭顶梁柱,工作及生活压力大,最近更是经常熬夜等,让动脉瘤在不知不觉中生长。”余涛强调,常规体检难以发现脑血管病变,40岁以上人群需专项筛查。

    余涛表示,动脉瘤破裂危害大,有可能出现急性出血,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的情况,出血量过大可直接致命。此外还可能出现脑血管痉挛、脑水肿、脑积水、继发性癫痫、脑梗死等,加重神经功能损伤。而且颅内空间有限,出血和水肿会导致颅内压骤升,压迫脑干等关键结构,出现脑水肿与脑疝危及生命。此外,脑动脉瘤首次破裂后,未处理的动脉瘤再次出血率极高。

    “第一次破裂尚有救治机会,若发生二次出血,死亡率在80%以上。”余涛表示,像李先生这样的情况,由于动脉瘤已经破裂,如果不及时“拆弹”,短期内仍有可能会再次破裂,一旦再次出血将会危及患者生命。

    C

    微创介入成功“拆弹”

    “从头痛倒地到手术完成,每一步都在和时间赛跑。”面临极高的动脉瘤再次破裂的风险,征得家属同意后,医疗团队连夜为李先生实施了“脑血管造影+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通过微创介入手段,将柔软的弹簧圈精准送入动脉瘤内,像“塞子”一样堵住破裂口,阻止再次出血。术后,医护人员辅以抗血管痉挛、腰大池引流等治疗,促进积血吸收。到术后第10天,李先生神志清醒,头痛明显缓解,已逐步度过危险期。

    余涛表示,手术是脑动脉瘤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开颅夹闭术和微创介入手术。传统的开颅夹闭术需打开颅骨,这种方法刀口长、创伤大、恢复慢。血管内介入治疗是目前脑动脉瘤,尤其是未破裂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大腿股动脉或手腕桡动脉穿刺,借助导管、导丝将微弹簧圈等栓塞材料送入动脉瘤腔内,或者置入血流导向装置,或者置入扰瘤装置,达到治愈动脉瘤的目的。该微创术式治疗效果好、用时短,避免了开颅的巨大损伤,减少了手术风险,术后恢复快。

    余涛表示,动脉瘤破裂后需争分夺秒进行“拆弹”,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脑病科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神经介入建设中心,拥有脑病内科、脑病外科。脑血管介入科、脑病重症等多个学科,能快速完成从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流程医疗专业处置,为患者争取生机和希望。

    医学指导

    余涛: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脑病科脑血管介入病区负责人,从事脑血管病临床诊治工作20余年,擅长介入手术(如急诊取栓、颅内外动脉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动脉瘤介入手术等)治疗脑血管相关疾病。

    ★延伸阅读

    建议定期做脑血管筛查

    “最好的治疗是预防。”余涛表示,虽然脑动脉瘤隐匿性强,发病前不一定有明显的症状,但通过科学筛查和及时干预,可有效规避致命风险。他建议血压患者、吸烟者、有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定期做脑血管筛查,最好40岁后每2-3年进行头颈部CTA或MRA检查。

    此外,平时还要养成健康习惯。一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定期体检监测指标;二是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保持情绪稳定;三是合理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适度运动控制体重。

    余涛提醒,夏季气温室内外波动大,易致血压升高,正是动脉瘤破裂高发期,若出现突发的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责任编辑: 陈慧君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钟建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