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在消杀灭蚊。
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梁爽 通讯员/罗晓敏 江疾宣) 7月20日,广东佛山顺德区、南海区、禅城区更新基孔肯雅热疫情信息。截至7月19日,三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石湾镇街道、张槎街道、祖庙、桂城街道,均为轻症病例,720例已痊愈。对此,江门市疾控中心提醒,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疫苗可预防,所以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防护关键。基孔肯雅热这个名字源于坦桑尼亚南部土语,首次爆发时,患者因发热和关节疼痛,身体弯曲形同折叠,当地土语“Chi kungunya”生动描绘了这一状态,后来该病就被音译为基孔肯雅热。它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通过媒介伊蚊(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各年龄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通常3—7天内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明显的关节疼痛(特别是手脚的小关节)、皮疹,还常伴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倦等不适。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一周可治愈;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潜伏期一般为1—12天,多为3—7天。
可能有人会问,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有点像?据悉,在临床症状上,基孔肯雅热患者的关节痛明显且可能持续很久,登革热患者的充血性皮疹(可能由点状出血),可能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较为明显。
江门市疾控中心介绍,目前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处理。如果突发高热、出现皮疹、关节痛,务必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史(国内如佛山,国外如巴西、法属留尼汪岛等)、蚊虫叮咬史,这能帮医生更快找准病因。
怎么预防基孔肯雅热?江门市疾控中心提醒,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所以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防护关键。
一是清除蚊子“老巢”。对于房前屋后、阳台或窗台等露天场地的饮料罐、食品盒、玻璃瓶、水桶、花盆托盘等各种能形成积水的容器,及时清除丢弃或翻倒过来,防止积水。水生植物定期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及时清理空调、饮水机托盘等积水。填塞竹筒、树洞,废弃轮胎打孔或遮盖防积水。
二是做好个人防护。在家里安装纱窗、纱门,阻挡蚊子进入室内,睡觉时使用蚊帐。居家发现有成蚊时,可使用市售有合格证号的杀虫气雾剂、蚊香、灭蚊片等卫生杀虫剂、电蚊拍等灭蚊。在户外活动时,建议穿长袖、长裤预防蚊虫叮咬,也可涂抹驱蚊剂,以减少被蚊子叮咬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