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民大众自助食堂是蓬江区“益食堂”长者饭堂社会化运行试点,进一步扩大了老年助餐服务供给。刘淑君摄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临近饭点,台山市端芬镇长者饭堂里热气氤氲。工作人员熟练地将鸡蛋、香油等食材冲入开水,静置片刻,一碗碗名为“朱雀汤”的免费养生汤便端到老人面前。“党委政府免费提供这汤,守护我们健康呢!”老人们边品尝边称赞。这碗“朱雀汤”,正是江门市用心用情做好老年助餐服务、温暖万千长者幸福晚年的生动缩影。
聚焦老年群体“吃饭难”问题,江门市委、市政府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将长者饭堂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强力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建有老年助餐服务点257处,较去年同期增长121%,实现全市73个镇(街)全覆盖。从热闹城区到偏远乡镇,越来越多的老人只需花几元钱,甚至免费,就能在“家门口”吃上热气腾腾、营养可口的饭菜。
强化组织保障 夯实服务根基
为精准满足老年群众助餐需求,江门市委、市政府将长者饭堂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专题研讨运营难题,组织民政部门赴上海、中山等城市学习先进经验;深入一线体察实情,在饭堂与老人促膝交谈听心声,走进配餐间严把食品安全关;专项谋划运营机制、补贴标准、监管规则与餐食供给等关键环节,力求把服务做深做实做细。
同时,加强督办,将老年助餐工作作为全市十件民生实事重要内容,并精心部署举办“善行江门·福满侨乡”2025年元宵万人健步行活动,成功筹集善款支持助餐服务开展,以行动彰显决心。民政部门积极借鉴上海经验,研究制定《江门市建设“侨都长者饭堂”行动方案》及配套政策,构建起坚实的老年助餐服务制度体系。
政策落地生根,温暖在基层蔓延。端芬镇长者饭堂,面向全镇老人开放服务。“慈善募捐启动后,特别免费提供‘朱雀汤’,守护老人身心健康。”端芬镇公共服务办公室副主任曹诗琪介绍。这碗汤,不仅丰富了餐桌,更承载着党委政府对老年群体的深切关怀。据悉,为了让老人吃得营养健康,今年江门推动全市助餐点免费供应这道具有养阴、清热、益胃功效的药膳同源古方——“朱雀汤”,温暖着无数老人的胃与心。
创新助餐模式 扩大覆盖版图
7月14日,开平市长沙街道东兴社区迎来暖心时刻:位于大润发超市二楼的“小开社区饭堂”正式开门迎客。凭借便利的商超位置、亲民的餐食价格、丰富的菜品选择以及对长者和特殊困难群体的多重优惠,这里迅速成为街坊邻里口口相传的“社区暖心新地标”。
这正是开平市创新实践的“社区+商超”助餐模式——政府搭台、社区参与、企业让利,依托超市成熟的运营体系,为老人打造便捷实惠的“家门口食堂”。作为继昌大昌“小开社区饭堂”、麦上秋田“小开暖心餐桌”之后的又一力作,“小开”系列持续为长者提供便捷、可口的餐饮服务。“环境好、卫生棒,饭菜香!以后自己不用开伙了。”75岁的关沃培尝鲜后赞叹道。
面对餐食品质、获得感、运营成本等现实挑战,江门市积极借鉴“社区办”+“社会办”双结合模式,全力推进“侨都长者饭堂”建设,着力打通市场活力与政府保障的衔接通道。
一方面,优化现有服务点建设运营。推广“集体配送+配餐点”模式,发挥“中央厨房”集约优势,扩大规模效应。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将老年助餐服务嵌入试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利用机关单位、乡镇政府、医疗机构、教育设施等食堂资源开展助餐服务,扩大有效供给。
另一方面,引导社会餐饮企业广泛参与。在鼓励企业通过优惠套餐、消费打折等方式参与服务的基础上,出台激励政策,通过规范站点准入、服务标准、宣传标识,开展“侨都长者饭堂”金、银、铜牌门店评定,培育一批服务质量好、满意度高的示范点,形成江门市“爱心、暖心、开心、放心、舒心”的“五心”老年助餐服务品牌,增强了企业积极性和老人获得感。
注重细节关怀 提升情感温度
“两荤两素加养生汤,5元管饱又美味!”正午时分,江海区麻三村一座由祠堂改建的长者饭堂饭香弥漫。82岁的林盛田熟练地刷卡取餐,与老友围坐在典雅的红木圆桌旁,一边享用可口饭菜,一边闲话家常,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这里更是一个充满温情的社交空间。餐后,老人们或看报下棋,或在活动室交流,“邻里情”“饭搭子谊”悄然升温。“我们还向外卖小哥、环卫工人敞开,提供充电、饮水等便利。”该长者饭堂工作人员周艳娟介绍,这里已打造成融合“餐饮、健康、社交”功能的暖心家园。
围绕支持老年社会参与、实现“老有所为”的目标,江门市不断延伸长者饭堂功能。它们不仅是提供营养实惠餐食的温馨“小天地”,更通过探索“助餐+N”模式,升级为促进社交互动的多元“大平台”,让老人们在“边吃边聊”中感受“家”的温暖。
功能叠加,精神家园更丰盈。依托长者饭堂的场所和资源,在非就餐时段,这里化身为老年公益活动的舞台——生日会的欢歌笑语、读书会的思想碰撞、老年教育的求知身影、健康讲座的实用知识纷至沓来。一张餐桌,灵活变身“书桌”“茶桌”“课桌”,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精准关爱,兜底保障更有力。江门市还将老年助餐服务与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有机结合,将助餐需求排查纳入探访关爱重点内容,切实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用餐刚需。
凝聚社会力量 助力持续发展
素有“慈善侨乡、爱心之城”美誉的江门,正将尊老爱老传统转化为支持长者饭堂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积极引入慈善公益力量、广泛吸纳志愿服务、联动专业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凝聚全社会爱心合力,全力确保长者饭堂不仅“办得起”,更能“办得久”。
在整合慈善资源方面,设立“江门市慈善会关爱长者慈善基金”,精心策划“一元助老、膳敬长者”慈善募捐活动。通过设立专项荣誉奖项、授予爱心冠名权、落实捐赠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有效激发社会各界捐赠热情。成效显著——“善行江门·福满侨乡”2025年元宵万人健步行活动成功筹集认捐善款超4000万元,为助餐服务注入强劲慈善动能。
慈善暖流迅速惠及长者。例如,6月20日蓬江区“益食堂”长者饭堂(象山社区点)试营业,“低保长者2元,60岁以上10元!”的实惠价格吸引了周边居民。冬菇滑鸡、腊味煲仔饭等10多款让利套餐热气腾腾,最贵仅13元。
这家饭堂的成功运营,得益于创新的“国资+餐饮+社区+慈善”社会化模式:国资企业提供基础供餐保障;知名餐饮商户(如五邑农家煲仔饭)积极参与让利、推出特惠菜品;善邻社区服务公司负责日常精细化管理及低偿送餐服务;慈善资金精准注入提供运营补助。餐饮企业还从盈利中提取部分反哺社区公益。
这一融合多方力量、各展所长的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饭堂运营成本高、覆盖范围窄的难题,为可持续的实惠助餐服务探索了新路。
在拓展服务覆盖面上,江门市政企联动持续深化。例如,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国有企业等利用小区配建服务设施参与老年助餐,江门市江发城市服务有限公司建成“江发·悦龄生活馆”,探索“物业+助餐”模式。
专业力量的引入则显著提升了服务温度。在部分长者饭堂,江门市引入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参与日常运营。社工们运用专业理念和手法,为老年人提供细致入微的情感关怀和需求帮扶,让助餐服务不仅暖了老人的胃,更温暖了他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