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位”到“乡野”
新会工会搭台点燃乡村文旅发展“新引擎”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7-31 07:31   

新会区教育工委会职工游览那琴半岛地质公园。

新会区教育工委会职工游览那琴半岛地质公园。

睦洲镇总工会组织职工游览那琴半岛。

睦洲镇总工会组织职工游览那琴半岛。

    昨日,新会区教育工委会的47名职工参加了新会区工会“职工乡村游”台山线的旅程。

    至此,2025年新会区总工会精心策划的“职工乡村游”活动已过半程,1473名职工循着精心设计的路线深入乡野。“碉楼无言,但能触摸到历史的厚重。那琴半岛海风拂面,洗去了一身疲惫。”今年6月参加了“职工乡村游”活动的职工俞美玲感叹道。据悉,新会区总工会专项补贴40万元,让职工感受乡土的温度。

    文/图 黄胜 邹景云 黄泽彬 潘海盈

    补贴加码

    真金白银织就“减压网”

    “我们公司首批40名职工6月已享受乡村游福利,台山一日游标价130元,区、镇总工会补贴后,公司仅需承担每人50元,成本大幅降低,性价比高。职工们热情高涨。8月生产任务重,我们就组织职工分批次出游。”广东国望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黄丽燕说。

    支撑这份“性价比”的,是工会组织实打实的政策红利。新会区总工会依据《广东省总工会关于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助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若干措施》,量身定制《2025年新会区工会“职工乡村游”工作方案》。

    该方案对基层工会活动实施精准补助——两天游线路,镇(街)所属基层工会职工获区总工会补贴200元/人、镇(街)总工会补贴150元/人;工委会所属基层工会则由区总工会补贴300元/人。一天游线路,镇(街)所属职工享区总工会补贴50元/人、镇(街)总补贴30元/人;工委会所属职工则获区总工会补贴60元/人。

    “今年两天游的补贴额度较去年提升了10%。”新会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2000个补贴名额成为撬动基层活力的关键支点,名额一开放即被抢光。工会补贴的杠杆效应清晰可见——它减轻了企业和职工的负担,使乡村游从“可选项”变成“易选项”。

    线路突围

    跨区域联动拓宽“共富路”

    “周末台山行,几个特色景点真是让人流连忘返!”7月底,中创新航科技(江门)有限公司的41名职工带着满足结束旅程。他们的选择代表了今年活动的新趋势——走出新会,拥抱更广阔的乡村美景。

    2024年,新会区总工会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以乡村游为纽带,连接城乡。今年5月,在广泛征集职工意见后,活动迎来关键升级:在保留区内精品线路的基础上,新增5条线路,触角延伸至台山、开平、鹤山等县(市)。

    这一结构性调整,迅速点燃职工的出游热情。数据显示,已出发的16个团队中,选择台山、开平、鹤山等县(市)线路的多达7个,其中,融合了碉楼侨乡文化与滨海风情的台山线成为“爆款”。

    “台山浮月村碉楼和那琴半岛令人难忘!”俞美玲的话道出许多职工的心声。去年曾参加区内游的她,今年被新增的线路吸引:“大家的踊跃程度远超去年!”

    三级联动

    筑牢职工出游“安心坝”

    “要让职工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安心无忧是底线。”新会区总工会一位工作人员道出活动背后的坚实支撑。为保证活动质量,新会区总工会牵头构建“区—镇—基层”三级工会协同机制,共投入40万元专项资金,从策划到落地,织密保障网络。

    专班运作下,新会区总工会主动下沉,与各镇(街)、重点企业深入沟通对接需求。同时,引入专业旅游服务机构全流程承办。从活动场地的协调落实,到餐饮住宿的舒适安排,再到全链条安全保障措施的反复推敲与演练,力求消除职工后顾之忧。这一系列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保障,为职工畅游乡村构筑了坚实的“安心坝”。

    引入活水

    乡村与企业“双受益”

    企业厂区内,职工们热烈交流着在乡村的见闻,无形中提升了团队凝聚力。“大家对活动非常满意。”国望精细化学品公司工会主席黄丽燕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正向反馈,“即便后续批次无法享受补贴,职工热情依然不减,线路的可玩性和性价比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同时,中创新航、恒申美达等企业的职工普遍表示活动有效减轻了大家的工作压力,增进了同事交流,归属感显著增强。

    在台山斗山镇浮月村、那琴半岛等热门目的地,新会职工群体的到来为当地农家乐、民宿、特产商店的经营者带来可观收入。工会组织的规模化、有序化输送,为乡村注入稳定客流,成为推动当地文旅消费、促进村民增收的新力量。一条条精心设计的旅游线路,正成为串联城乡要素、激活乡村产业、传播乡村价值的“共富通道”。

    当职工在台山碉楼下触摸侨乡历史,在鹤山山水间体验水乡风情,在开平乡间品尝地道美食,新会区工会“职工乡村游”活动已然撬动更深远的乡村振兴图景。新会区总工会以职工需求为经,以乡村资源为纬,织就了一张覆盖超过2000名职工的体验网络,换来企业职工凝聚力提升和乡村人气升腾。

    以活动为媒,引消费活水润泽乡野,一条职工减压、乡村增收、文化传承的共赢之路就在脚下延伸。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钟建基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