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7130万尾鱼苗虾苗“游”进黄茅海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8-03 07:31   

工作人员将鱼苗、虾苗倒入滑道。

工作人员将鱼苗、虾苗倒入滑道。

    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朱磊磊 通讯员/石海燕) 8月1日上午,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生态补偿项目渔业资源补偿增殖放流活动启动仪式举行。当天活动共计投放鱼苗、虾苗逾7130万尾,将进一步提升工程区渔业资源总量与底栖生物量,修复海域生物种群结构,筑牢区域海洋生态安全屏障。

    “放鱼啦!”当日上午10时,随着一声令下,工作人员将鱼苗、虾苗小心翼翼地倒入滑道,伴随着一阵阵“哗啦啦”的水声,平静的水面顿时翻腾起层层水花,一尾尾鱼虾欢快地跃入水中,争先恐后地游向海中,为黄茅海海域增添了一道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风景线。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珠江西航道事务中心主办,计划进行两次放流活动,第一批次于8月1日上午举行,放流品种包括黄鳍鲷、黑鲷、刀额新对虾,总量超过7130万尾。综合考虑海洋环境、生物适应性及捕食竞争等因素,第二批次放流活动计划将于8月12日进行,放流品种为刀额新对虾,放流规模超7000万尾。两批次苗种均在规定时间内经第三方检疫合格后投放。

    为什么要放流这三个品种?广东省珠江西航道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经专业评估,项目用于增殖放流的三个品种均为黄茅海海域本土资源衰退品种,不仅对黄茅海海域的生物资源补充、崖门二期工程的生态补偿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沿海的渔业捕捞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苗种一经放流,项目监测团队将持续跟踪苗种存活率,定期对所涉海域的渔业资源进行采样,评估增殖放流的生态修复效果。”广东省珠江西航道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钟建基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