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阿伯脑出血伴多重感染险丧命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8-05 07:31   

    “谢谢医生!没有你们我真的无法想象自己现在怎么样!”七旬的张伯没想到竟然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从突发脑出血被送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急诊医学科,到经历复杂手术、重症医学科监护,再到与多重耐药菌的博弈,如今,张伯不仅神志清醒且可下地行走。张伯用顽强的生命力,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多学科团队的守护下,写下了一段生命奇迹。

    一个月前的凌晨,睡梦中的张伯突然感觉左侧乏力,这场突如其来的乏力,成了他与死神角力的开端。被紧急送进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急诊医学科时,张伯的左侧肢体已完全无法动弹。接诊医生迅速判断这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信号,通过颅脑CT血管成像(CTA)检查排除脑血管畸形后,高血压性右侧基底节出血的诊断让医护人员绷紧了神经。基底节区是大脑的“运动指挥中心”,藏在那里的血肿,就像一颗引线滋滋燃烧的炸弹,随时可能毁掉肢体活动与认知功能。

    在多学科联合会诊中,神经外科团队考虑患者高龄,制定了“锁孔开颅清血肿”的手术方案——既要把命抢回来,又要尽量少伤脑组织。影像科团队连夜做出血肿的三维模型,像给医生递了张“导航图”;麻醉科团队反复推演气道管理风险;手术室的器械早已摆得整整齐齐。

    清晨5时51分,手术灯亮起,这场与时间的赛跑正式开跑。显微镜下,医生的手稳如磐石。沿外侧裂入路的每一步操作都像毫米级雕刻,避开那些细如发丝的神经纤维。“找到血肿了。”显微镜头里,医生精准定位,一点点清除积血,又小心翼翼地封堵出血点。整个手术下来,出血量控制在100ml以内,3个小时后,血肿被彻底清除。

    但这仅仅是第一关。张伯抽了几十年烟,肺功能本就弱。术后第二天,气管插管顺利拔掉,可他的呼吸情况仍不稳定。直到术后第五天,他才转到普通病房。

    没等大家松口气,体温单上的数字开始往上蹿,37℃、38℃、39℃……病原体检测报告接踵而至:容易引发肺炎的流感嗜血杆菌,让普通抗生素失效的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以及致命的烟曲霉菌一起乘虚而入——这三种“病菌组合拳”,对术后虚弱的老人来说,几乎是致命一击。

    多学科团队立刻摆开“防御阵”:抗感染药物精准投放,呼吸支持模式创新调整,全方位的感染防控织成一张密网。一个多月的拉锯战后,张伯的体温终于稳住,炎症指标乖乖“退了兵”,逐渐恢复正常。

    与感染作战的同时,康复也在同步推进。神经外科和康复医学科联手,打出“中西医组合拳”:针刺打通经络,灸法温煦气血,中频脉冲电刺激唤醒肌肉,中药贴敷、刮痧轮番上阵,还有专门的肺功能康复训练。

    40天后,在医护人员和张伯的共同努力下,张伯终于可以在助行器的帮助下独立行走。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温颖)

(责任编辑: 陈慧君 二审:陈淑婷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