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护理服务”解难题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8-05 07:31   

    江门日报讯 (记者/梁爽 通讯员/黄奇花 黎歆) 日前,经过江门市人民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81岁陈伯溃烂生蛆的双足最终实现康复。在老龄化浪潮与慢病挑战中,这个病例传递的不仅是技术的温度,更让生命的尊严在困境中重获支撑。

    此前,当陈伯的侄子推开独居老人的门时,那股浓烈的腐臭几乎令人窒息。陈伯蜷缩一隅,双下肢溃烂不堪,脓液浸透裤管,创面上竟有白色蛆虫蠕动。身患糖尿病的老人固执地自行服药,坚决抗拒就医,直到这一刻才被亲人“强行”送进江门市人民医院。

    经过缜密检查,陈伯被诊断为坏死性筋膜炎。面对如此严重的感染,家属甚至已做好了截肢的最坏准备。但烧伤整形外科医疗团队带来了希望,老人肢体尚可挽救。然而,治疗过程充满曲折。医护人员每日清创时,创面深处涌出的蛆虫令人触目惊心。在医护人员与家属轮番苦口婆心劝说下,陈伯勉强点头,同意接受清创+负压引流术。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看创面转好,医生提出植皮手术方案,老人再次紧闭心扉,固执地要求回家。

    那么,陈伯回家后,暴露的巨大创面如何在家护理?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如何定期复诊?这些难题都有待解决。

    为了替患者排忧解难,该院“互联网+护理服务”伤口造口小组主动联系家属。最初,家属心存疑虑:“这么大的创面,仅靠护士上门换药,能处理好吗?”但陈伯的一意孤行,家属只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通过手机下单“互联网+护理服务”。

    首次上门,该院烧伤整形外科副主任护师冯坤贤和主管护师李雪莲以专业系统的方法评估伤口,以轻柔娴熟的手法处理溃烂创面。在换药的过程中,冯坤贤还与陈伯拉家常,不断地鼓励、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疼痛。临走前,冯坤贤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地讲述后续处理方案,并耐心告知日常的注意事项。

    “效果真的不错!”陈伯对这次服务十分满意,家属眼中透出微光。经过几次上门换药处理后,陈伯的创面竟真的开始收敛、生长,家属也主动提出继续接受服务。在伤口造口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患者创面最终完全愈合。当冯坤贤查看创面,告知家属不再需要换药时,陈伯与家人紧握护士的手,脸上满是难以言喻的感激。

    据统计,江门市人民医院自2020年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以来,上门服务量已经突破1500例,位居全市前列。其中,以伤口换药护理小组的专业力量为基石,普通伤口换药、压疮伤口换药、糖尿病足护理、造口护理,编织起一张托住患者的“守护网”。

    当高龄、独居、慢病等难题层层叠加,这种将专业护理延伸至患者家庭床畔的服务,便成了突破困境的温暖桥梁。

(责任编辑: 陈慧君 二审:陈淑婷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