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携手社会各界以实际行动推进绿美江门生态建设。图为“同心林”。
村集体经济收入日益壮大,乡镇农文旅融合发展跑出“加速度”……这两年,在“百千万工程”的蓝图下,江门县镇村面貌日新月异,处处发生可喜变化。
近年来,我市市县两级政协始终把助推“百千万工程”作为履职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优势,通过搭建制度化协商平台、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增强凝聚共识实效等,聚焦乡村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文旅融合等,凝共识、集众智、聚合力,全力助推“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
开展协商助力
推动一批协商成果落地见效
2023年12月,市政协“委员议事厅”聚焦“如何让农村富起来”这一主题,组织召集镇村代表、职能部门负责人、市县两级政协委员及专家学者面对面协商。经过充分的思想碰撞与意见交融,最终形成了包括探索村党组织主导的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路径、推行“乡村职业经理人”制度等在内的兼具针对性与操作性的协商清单。
时隔一年有余,清单上的一条条对策建议,正逐步转化为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曾经的愿景已然照进现实。
数据显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以来,我市深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省级试点,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全市涌现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多种实践模式,1056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线突破15万元,60%以上超100万元。
这是近年来市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以高质量协商助力“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的缩影。
早在2023年,市政协便成立了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协商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综合协同、跟踪调度、督查检查市政协各委室围绕“百千万工程”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工作,围绕新会陈皮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等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带动性的重要课题,深入调查研究,先后报送多篇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据统计,2023年以来,市政协开展与“百千万工程”相关专题调研、协商、监督等共73项,提交调研协商报告37篇、社情民意信息223篇。其中,通过“一号提案”督办机制,推动提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江门“百千万工程”》的办理工作有序高效开展,提案所提建议均得到落实,进一步激发了江门县域发展新动能。
在市政协的示范引领下,“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各县(市、区)政协纷纷行动,通过打造多元化协商载体,开展多层级、全方位的议事协商,打通政协协商助力“百千万工程”的“最后一公里”。如,蓬江区政协开展“众人议事厅”基层调研协商,提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意见建议;江海区政协联合党政部门开通“委员微建议”平台,建立意见办理答复机制,推动办理民生实事;新会区政协打造“政协视界”委员论坛品牌,以接地气的语言向基层群众解读惠民政策。
引导委员发力
以实际行动支持“百千万工程”
一直以来,市县两级政协委员都十分关心和支持家乡发展,“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更是把委员支持家乡建设的热情推向高潮。在此过程中,市县两级政协积极引导委员发力,以实际行动支持“百千万工程”。
深耕太赫兹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市政协常委、太赫兹科技应用(广东)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茜,近年来通过政协平台积极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行业企业等多方协作,推动建设新会陈皮太赫兹指纹数据库,现已构建起新会陈皮数字化溯源管理系统,覆盖新会区168条村9377家新会柑种植户、约9267公顷新会柑种植地块、2092家新会陈皮仓储经营主体等信息,实现了新会柑种植和新会陈皮生产、加工、运输、仓储、流通等全过程数字化溯源管理,以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完善新会陈皮道地性品牌保护。
在开平,塘口镇凤仪里是典型的开平碉楼古村落,但随着村民外出迁走,当地一度面临“空心化”问题。开平市政协委员谢沃根看到了凤仪里的“潜力”,在塘口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组织团队进行开发,将凤仪里打造成以乡村亲子游为主题的体验式碉楼村落景区。从“无人村”到每年客流量约30万人次的旅游景区,凤仪里如今的年营收达到了约700万元。
绿美生态建设是“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去年以来,市政协与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等部门联合,先后开展“我在侨乡种棵树·携手共建同心林”活动、市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暨“同心林”义务植树活动,发动市政协现届、历届政协委员及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爱心企业代表、机关干部职工捐赠资金350多万元,建设“同心林”“同心亭”“同心公园”,携手社会各界以实际行动推进绿美江门生态建设。
江门作为中国侨都,市政协港澳委员占委员总数的11.4%,是政协协商民主、凝聚共识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市县两级政协坚持依托侨乡资源,引导港澳委员充分发挥“双重积极作用”,在公益捐赠、产业合作、文旅融合等领域主动作为,进一步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
文旅有活力——市政协委员、澳门江门青年会监事长黎正文投资1500多万元在塘口镇建设粮语·艺术公社,引入澳门的资金、艺术、餐饮等资源,带动了开平相关产业链人才流动和周边群众就业,成为澳门江门两地融合的纽带;市政协常委、香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基金会创会主席谭定邦以龙狮艺术配合港式餐饮,推动江门文化体育艺术旅游发展,带动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及中外融合;市政协常委、香港泉林国际董事长谭文超通过“科技+文旅”深度融合,引入低空经济与机器人研学,助力塘口镇研学旅游产业提质升级。
产业有助力——祖籍台山,现任市政协常委、珠西创谷(江门)科技园有限公司行政总裁的马振富,牵头策划并联合8位港澳委员及一线养殖户,打造淡水鱼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由其团队及数名大学教授免费提供养殖技术指导,以技术赋能带动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助力村民增收。
民生有暖意——祖籍江门、来自香港的“70后”博士冯威棠,现任市政协委员、江门市云讯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行政总裁。“百千万工程”实施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冯威棠推动“无人药房”项目相继在恩平市西门社区和新塘社区落地,为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就近提供人工智能精准分药服务,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创新+社区落地”模式,为当地推进银发经济发展、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提供助力。
如今,一个又一个港澳委员的实际行动,也正转化为江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新动能。
推动政企合力
搭起“连心桥” 畅通“发展路”
广泛凝聚共识是政协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政协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主战场。市县两级政协主动探索创新工作形式,积极搭起“连心桥”,推动政企沟通合作。
2023年,市政府、市政协联合印发《邑商·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工作方案》,明确双方每年共同开展一次高层次政企协商座谈会的机制,先后围绕“大力扶持制造业大型企业做强做优,带动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借鉴深圳先进经验,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深入协商。去年,邑商·市长面对面协商活动还创新探索“1+N”调研模式,即一次邑商·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和多次市领导走访邑商企业交流活动相互支撑,以更务实的作风沉浸到项目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仅如此,近年来市县两级政协还通过政协领导持续深入推动定点联系县(市、区)、镇(街)工作,帮助县(市、区)、镇(街)准确理解把握上级政策要求,加大对所联系县(市、区)、镇(街)的指导力度,支持帮助县(市、区)、镇(街)发挥比较优势、缩小发展差距,因地制宜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其中,依托常态化走访委员企业机制,我市各级政协组织深化企业走访服务,当好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市政协领导常态化走访119家委员企业,专职常委积极当好工业200强企业服务专班组长,2024年以来共收集用地、融资等问题124个,助力企业解决增资扩产、生产配套等方面问题,为企业发展聚合力、强信心。
搭起“连心桥”的同时,也畅通了“发展路”。广大委员企业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与镇(街)结对共建,形成“企业+镇域”协同发展格局,参与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城乡融合等工作。
如,开平市政协积极引导建筑业委员企业发挥企业资本、技术人才、市场优势,整合资源力量,参与推进“百千万工程”,已推动广东金辉华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委员企业与镇(街)开展结对帮扶,并带动16个镇(街)、管委会与建筑业企业建立结对帮扶关系37对。
作为市政协委员企业,台山市合众食品企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建设超33公顷的稻米基地,推动“电商+农产品”销售,带动农村电商企业集聚;新会区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与当地300多户农户联合成立新宝堂新会柑种植合作社,种植面积超667公顷。
现如今,市县两级政协以协商为抓手、以委员为主体,凝聚起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的强大合力,书写着市县两级政协协同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江门篇章。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皇智尧 通讯员 杨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