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江门分行
深耕侨乡沃土 写好金融“答卷”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8-15 07:31   

工商银行江门分行深入企业调研,对接金融需求。

工商银行江门分行深入企业调研,对接金融需求。

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江门分行已累计上线19家“智慧长者饭堂”。

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江门分行已累计上线19家“智慧长者饭堂”。

    当科技企业借助“基投贷”的商投联动“活水”实现产能跃升;当银发老年人在长者饭堂以“刷脸”支付感受智慧养老的温度;当智慧农贸市场通过“融e聚”让每笔交易高效流转——这些散落在产业园区与市井街巷的场景,皆是工商银行江门分行(以下简称“江门工行”)深耕“五篇大文章”的生动注脚。

    今年以来,江门工行坚持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紧密围绕国家经济金融工作部署,立足江门区域特色,以创新驱动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在科技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重点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书写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篇章。

    文/图 陈倩婷 卢桂铃

    为科技企业提供接力式金融支持

    科技型企业是区域经济创新的“引擎”,但这类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普遍因“轻资产、缺抵押”陷入融资困境——银行传统风控模式难以量化其技术价值,资金与技术之间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墙。破解这一难题,关键在于让金融服务与科技创新实现同频共振:既要用好资本市场的赋能作用,更要通过服务模式创新打通资金流向科技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为此,江门工行聚焦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大力推动“科股贷、基信贷、基投贷”等商投联动特色产品在江门落地,通过股权质押、投贷联动等模式,构建“创募投管退”全链条服务体系,为科技企业提供接力式金融支持。

    江门某高新技术企业的经历正是这一思路的生动实践。该企业因加大研发投入面临流动资金缺口,而某产业基金正对其开展投资尽调。基于这一情况,江门工行迅速为企业办理“基投贷”业务,以股债结合的方式“精准输血”。这笔业务是江门辖内的首笔“基投贷”,为商投联动创新作出有益实践探索,印证了金融服务与资本市场协同发力的实效。

    此外,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江门工行进一步以数字技术破题。依托“互联网+”思维与大数据技术,基于企业交易、资产、信用等多维度数据,构建起客户筛选、额度测算及风险监测模型,创新推出“专精特新贷”“e扩快贷”等产品。同时,江门工行通过优化科创企业评级模型、简化审批流程、实行定价优惠,让融资更高效、成本更可控,切实提升了小微企业融资质效。

    为了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创新动能,江门工行组建了由前中后台骨干构成的制造业柔性团队,深耕江门15条重点产业链,精准把握各链条的技术迭代规律与金融需求;布局多家科技支行,实现江门各县(市、区)重点园区全覆盖;开辟科创企业绿色通道,让网点成为集融资、结算、外汇服务于一体的“前沿阵地”,为科技企业提供面对面的专业服务。截至6月末,该行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结算服务覆盖率达67%,较年初提升17个百分点;科技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5.7%。

    智慧养老服务托起“夕阳红”

    “嘀”的一声轻响,李伯在蓬江区一长者饭堂的点餐机前完成人脸识别,系统自动扣除餐费并抵扣民政补贴。这个看似简单的场景,背后是工行“企慧宝”智慧餐厅系统的默默支撑——它像一条隐形纽带,将民政数据与金融支付的复杂链路悄然打通,让科技真正为老者所用。在江门,已有19家这样的“智慧长者饭堂”,6万余名老年人享受着“刷脸吃饭”的便捷,这正是养老金融“科技+人文”双轮驱动的生动写照。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成为民生要务。江门工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科技金融为支撑,积极参与江门市长者饭堂建设,通过构建“智慧养老”结算平台,为老年群体打造便捷、温暖的智慧养老新体验,守护老年人幸福“食”光。“‘企慧宝’智慧餐厅系统,将身份认证、补贴发放、无感支付等功能整合为‘一站式’服务,解决了老年人忘带证件、操作烦琐等难题。”江门工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借助“智慧养老”结算平台,将金融服务无缝嵌入长者生活场景,以数字技术为纽带,持续扩大养老服务生态圈,既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又可激活银发经济新动能。

    走进江门工行养老金融特色旗舰网点,适老化细节无处不在:门口的无障碍坡道、等候区的爱心座椅、大号字体的业务指引牌……近年来,江门工行积极推进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在硬件方面,全面融入适老化元素,成功打造工行系统全省首家养老金融特色旗舰网点。在软件方面,设置弹性窗口及老年人优先窗口,‌建立客服经理老年人服务机制,‌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或特殊客户优先服务办理,并提供特事特办服务,‌必要时提供上门服务。大力推广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与缴存,截至6月末,个人养老金累计开户15.8万户,累计缴存金额同业排名第一。

    养老金融的深度,更体现在对产业生态的支撑上。今年6月,在江门工行的持续走访与精准服务下,江门某养老产业公司成功获得280万元贷款,贷款用于成人纸尿裤、拉拉裤核心原材料采购,为企业扩大产能、保障养老刚需产品供应注入金融动能。随着信贷资金支持,该养老产业公司有望在养老用品赛道上加速奔跑,为更多老年群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的优质产品,助力“老有颐养”美好愿景照进现实。截至6月末,该行养老金融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5.68%。

    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6月1日,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滨江新区的“滨江市集”正式开业,这个充满智慧烟火气的农贸市场,藏着数字变革的密码。作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智能化、消费便捷化”的全新样板,它不仅为周边数万居民筑起安全高效的“菜篮子”,通过微信、支付宝、数字人民币等多渠道实现秒级结算,更通过实时更新人流量、商品热度等数据为管理方优化摊位布局、精准调控进货量提供科学依据。这种全流程的智慧化蜕变,正是江门工行以数字金融重塑传统业态的鲜活注脚。

    为让数字金融深度融入产业肌理,江门工行全力推动“融e聚”开放银行平台跨行业落地。目前,该行已成功为生鲜冷链、加油站、餐饮、票务、教育培训等多行业的企业上线“融e聚”,为企业构建全面、高效的数字生态系统。截至6月末,该行“融e聚”连接客户达199户,年内已为474万人次的C端用户提供支付服务,帮助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和实业产业升级,以高质量数字金融服务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数字金融平台‘融e聚’,企业可以将原有的第三方线上支付机构、银行线上收单和线下POS等混合模式的资金结算渠道整合为一个通道,实现支付结算渠道和服务商的整合,达到线上线下资金一体化结算效果。”江门工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此基础上,核心企业的线上销售APP、微信小程序等平台实现了工行一点接入,全国的上下游服务对象均可通过“融e聚”渠道进行线上支付结算,不再受到地域和不同渠道商的差异化限制。

    作为数字人民币试点的重要参与者,江门工行不断扩展应用场景,让数字人民币加速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在政务领域,江门工行推动“财政统发”“刷脸支付”两大场景常态化落地,为政务服务数字化开辟新路径,既提升资金流转效率,又筑牢支付安全防线;在校园场景里,全省首个高校数字人民币主题体验区在五邑大学启用,商务零售、智慧食堂等四大标杆场景交织成趣。自2023年启动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以来,目前五邑大学已完成数字人民币交易超50万笔。

    除上述在科技、养老、数字金融等领域成效外,江门工行还积极落实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要求,截至6月末,绿色信贷余额达294.94亿元,较年初增长18.55%;普惠贷款余额达147.14亿元,惠及客户超1.24万户,较年初均有显著提升。

    未来,江门工行将继续以金融创新为驱动,书写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江门实践贡献金融力量。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李雨溪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