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新
闵大伟
张焕梅
莫玉兰
他们以专业为笔,绘就患者康复的希望;以仁心为墨,书写温暖的医患篇章……在江门市皮肤医院,医生们以皮肤为阵地,用技术破解“难言之痒”,用耐心安抚“颜值焦虑”,更用坚守诠释着“大医精诚”的真谛,他们始终守护着人们的皮肤健康与美丽容颜。医师节之际,记者走进江门市皮肤医院,聆听4位医生的故事。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李英华
祝新:
把“难言之痒”变“安心”
在江门市皮肤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祝新的诊室外,总是排着一群等候就诊的患者。从医28年,这位岭南名医、江门市名医,凭借“观微辨细”的诊疗习惯,帮顽疾患者、漏诊的患者找到病因,获得无数患者的信任。日均接诊80人次的忙碌节奏里,藏着她对“减少漏诊、精准施治”的执着。
1997年从广东医学院毕业,2000年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进修,祝新的专业功底在一次次学习与实践中夯实。她擅长痤疮、过敏性皮肤病、激光美容等常见诊疗,更擅长在相似症状中“揪出”差异。上个月,一位患者因右下肢单侧红斑丘疹辗转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带状疱疹”治疗半年,瘙痒却始终未消。找到祝新时,她没凭“带状分布”的表面症状下结论:“带状疱疹多伴疼痛,但他只痒;再看皮疹,是扁平紫红色丘疹,不是疱疹的水疱样。”她建议患者做病理切片,最终确诊为“扁平苔藓”,对症用药一周后,患者复诊时皮疹已明显消退。“皮肤病像‘迷宫’,相似症状下可能是不同病因,少看一眼、少问一句,都可能走弯路。”祝新说。
这样的案例,在她28年从医经历里不算少数。“有时候0.1毫米的形态差异,就是辨别不同疾病的关键”。为了看清皮肤疾病细微的不同,她习惯用放大镜或皮肤镜辅助,更会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尽力揪出“元凶”。
“专科医院的医生,更要在‘专’上做深。”祝新坦言,皮肤科虽不常面对急危重症,但患者的痛苦同样迫切。“能帮他们把‘难言之痒’变‘安心’,就是这份工作的意义”。如今,她仍保持着每天提前到诊室的习惯,她用细致与仁心,在方寸皮肤之上,守护着患者的健康与自信。
闵大伟:
以匠心修复美与健康
从医15年,江门市皮肤医院医学美容中心主任闵大伟以匠心修复求美者的美与健康。他曾在普外科深耕8年,后转型医学美容领域。“普外的经历,是我做医美手术的‘基石’。”闵大伟说,早年做普外科手术时,对组织层次的精细分离、血管神经的保护等训练,让他在医美手术中更懂“精准”。2016年转型医美后,他多次赴广州(如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进修,从眼周整形的弧度设计,到瘢痕修复的皮瓣转移技术,每一项都反复打磨。
他曾接诊一位求美患者:对方曾注射不明物质丰脸,导致面部肿胀变形,近乎毁容。“当时她不敢出门,情绪焦虑。”闵大伟先通过影像学检查定位不明物质范围,再用微创方式精准取出,后续配合瘢痕修复治疗。几次治疗后,求美者面部肿胀消退,基本恢复原貌。“她来复诊时笑着说‘终于敢照镜子了’,那一刻觉得所有细致操作都值得。”
除了医美修复,皮肤肿瘤切除与修复是他另一项重点工作。去年,92岁的张阿婆因面部5厘米直径的皮肤鳞癌反复流脓出血求医。闵大伟仔细评估后,制定“肿瘤切除+皮瓣修复”方案:先完整切除病灶,再将面部周围健康皮肤制成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手术不仅清除了反复感染的肿瘤,还最大程度保留了面部外观,阿婆术后恢复良好,再也不用受流脓之苦。
在闵大伟的带领下,江门市皮肤医院医学美容中心引进了多项新技术,让中心在皮肤肿瘤术后修复、疑难瘢痕矫正上形成特色。他还坚持“规范医美”理念,对求美者先进行详细面诊评估,拒绝不合理需求,“医美要安全优先,不能为了‘变美’牺牲健康”。
张焕梅:
让患者“带着安心回家”
在江门市皮肤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张焕梅的诊室里,总有患者因多年未愈的皮肤病而来——有的因湿疹反复瘙痒难眠,有的因面部色斑自卑焦虑,还有的被疑难杂症折磨得辗转多地求医。从医17年,这位医学硕士、江门市高层次人才,以年诊万余人次的坚守,连续多次获得院内“医生业务贡献奖”“最受欢迎医师奖”。她用精准诊疗与耐心沟通,成为患者口中“能解痒、更暖心”的医生。
“皮肤病虽不致命,却最折磨人。”张焕梅常说。她记得,一位近80岁的老人辗转广州、江门5家医院后找到她。该患者浑身湿疹样皮疹反复发作,痒得整夜无法入睡。张焕梅为他进行细致检查,确认诊断后,为他进行治疗。如今老人皮疹消退、瘙痒缓解,有什么问题都会咨询张焕梅,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除了疑难病例,张焕梅在湿疹、荨麻疹脱敏治疗,以及激光祛痣、光子嫩肤等皮肤美容领域也颇有心得。她看重“沟通”的力量:接诊青春痘患者,会追问睡眠、工作压力,提醒“皮肤问题常和情绪挂钩”;在为一些慢性病患者开药时,会提前告知费用,让患者有心理预期;遇到心急的患者,会反复解释,如“糠批孢子菌毛囊炎治疗至少要一个月,五六天看不到效果很正常”。
“很多患者兜兜转转看病,不仅是身体难受,心里更焦虑。”张焕梅说,曾有位痤疮患者,因满脸痘痘不敢社交,她不仅开了针对性药物,还帮患者调整作息、疏导压力,“告诉他‘痘痘能好,你要给自己点时间’”。最终患者皮肤恢复光滑,特意来诊室道谢:“张医生,你不仅治好我的脸,更治好了我的不自信。”
17年来,张焕梅始终以“患者为先”。她的手机里,存着不少患者的微信,方便随时解答用药疑问。正如她始终践行的医者初心:“让患者带着痛苦来,带着安心回家,这就是我作为皮肤医生最大的价值。”
莫玉兰:
在健康的基础上变美
莫玉兰的诊室里,患者一半是追求美容效果的求美者,一半是受皮肤疾病困扰的患者。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她深耕医学美容领域多年,以斑、痣、疣等皮肤问题诊疗为核心,在“美容需求”与“疾病治疗”间找到平衡,用专业与耐心,帮助无数人摆脱“颜值焦虑”。
“像痣、疣这类问题,有的患者只是觉得影响美观,有的却可能暗藏健康风险,必须先精准判断。”她记得曾有位患者因脚底长痣来咨询“点痣”,起初以为只是普通色素痣,可她仔细观察后发现,痣的边缘不规则、颜色不均,立即建议做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恶性黑素瘤。“幸好发现得早,及时手术切除,没有扩散。”患者术后特意来道谢,说“本来只想变好看,没想到你救了我一命”。
相较于疾病治疗,美容需求的诊疗更考验“沟通力”。不少求美者对效果期待过高,比如黄褐斑患者总希望“一次根除”,但莫玉兰会坦诚告知:“黄褐斑成因复杂,和情绪、日晒都有关,治疗只能淡化4—5成,后续还需长期保养。”去年,一位黄褐斑患者治疗期间因效果反复陷入焦虑,莫玉兰每次复诊都花20多分钟和她沟通:“别着急,我们调整方案,你平时做好防晒、少熬夜,情绪放松了,斑也会淡得快。”整整一年疗程里,她不仅调整治疗方案,还持续做心理疏导,最终患者的黄褐斑明显淡化,重拾自信。
“医美不是‘魔法’,不能满足所有期待,但要让患者清楚‘能做到什么、需要配合什么’。”莫玉兰说,她的面诊时间通常比普通诊室长,最短10分钟,复杂案例要半小时,“得把治疗流程、术后护理、预期效果讲透,避免后续误解。”莫玉兰始终记得投身医美行业的初心:“帮助求美者变美,也帮助他们在健康的基础上变得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