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筑牢城市呼吸健康防线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8-19 07:32   

韩火平

韩火平

宋改枝

宋改枝

黄建优

黄建优

李咏珍

李咏珍

    在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有人在千张CT影像中捕捉毫厘差异,有人在病房为老年患者破解复杂病情而执着,有人奔波追踪密接者、关怀特殊群体,有人在数据海洋中织密防控网——他们的日常,是精准诊断的严谨、临床救治的坚守,是群体防控的细致、健康科普的热忱。这群结防人以专业筑牢城市呼吸健康防线,用爱心消融患者焦虑,既守护着个体生命的微光,也捍卫着公共卫生的安全,以“生命至上”的信念,践行医者对社会责任最深刻的注解。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李永辉 侯雪净

    韩火平:

    CT图里辨结核

    医生名片:

    医技科影像室负责人,副主任医师,从医24年。

    在结核病防治全程中,影像诊断是关键一环。一张准确的报告,能帮临床医生明确病灶位置、范围,甚至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一张精准的报告,能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

    从医24年来,韩火平的工作藏在“毫厘之间”的细节里,每一份报告背后,是近千张细微差异的影像。每天,他要审核50份左右的CT报告,每份报告对应近千张CT图像,简单病例需5-10分钟分析,复杂的结核与肿瘤鉴别则要耗时半小时以上。“上肺是结核的好发部位,但有时肿瘤也会‘伪装’成结核病灶,这时候就得盯着细节看。”他曾遇到一位有结核病史的老年患者,上肺出现团块状病灶并伴有空洞。韩火平仔细观察CT图发现病灶空洞壁不规则,边缘有细微毛刺,且未发现结核典型的点状钙化——这些细节让他警惕,“这不像普通结核空洞,更倾向肿瘤性病变”。他在报告中写下“考虑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穿刺检查”,最终患者经穿刺确诊为肺腺癌,为后续治疗争取了时间。

    此外,为更好地向群众提供服务,韩火平还负责影像检查疑问咨询窗。由于结核病患者多有焦虑,他便主动承担起咨询工作,用通俗的语言拆解专业术语。曾有一位80多岁的患者,双肺有多发实性结节,在外院检查后被告知“不排除恶性病变”,整日忧心忡忡。韩火平拿着CT图一一跟他分析,以耐心的解释让老人放下心来。“用自己的专业帮到别人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工作真的很有意义。”韩火平说。

    宋改枝:

    践行“一视同仁”医者初心

    医生名片:

    结核病控制科主治医师,从医21年。

    下午四点,在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健康管理中心门诊,主治医师宋改枝的诊室外排满了学生和家长。从下午上班后,她几乎没喝一口水;诊室外的学生和家长,让她连起身的间隙都很少。“马上要开学了,这阵子都是集中来筛查的学生,每个人最少要交代七八分钟的注意事项,少一句都可能让人家多跑一趟。”宋改枝“一视同仁”的医者仁心,藏在每一句叮嘱中。

    宋改枝目前身兼健康管理中心与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两项工作。“健康管理中心以预防为主,我们的工作就是把风险挡在前面。”她的电脑里存着专属工作表,每个筛查者的结果、随访时间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有人担心药物副作用不愿吃药,她就耐心解释;有人嫌复查麻烦,她就加微信发提醒,甚至帮着查结果。“都是为了让他们少跑一趟,也让防控链条不脱节。”宋改枝说。

    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则是另一番考验。面对这群特殊人群,宋改枝总带着多一点耐心和理解。“有不少患者通过美沙酮治疗已经成功戒断,并恢复正常工作。”这让她更坚定“不歧视、多包容”的想法,“他们需要的不只是药物,还有被接纳的感觉。”

    一直以来,宋改枝始终践行“医乃仁术,一视同仁”的座右铭——无论是为学生细致交代体检流程,还是为密接者奔波追踪,或是对特殊患者耐心包容,她都用行动为生命筑起健康防线。

    黄建优:

    以科学与真心护佑呼吸健康

    医生名片:

    住院部副主任医师,从医16年。

    从医16年来,黄建优始终坚守在结核防治一线,用“科学治病”和“真心待人”,为无数受结核病、慢性肺部疾病困扰的患者筑起健康防线。

    江门市结防所住院部收治的患者中,大部分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不仅受肺结核、肺外结核等疾病折磨,还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用药像是‘走钢丝’,既要控结核,又要避风险。”她记得今年有一位70多岁的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因担心药物副作用,一直不肯尝试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治疗,肺功能持续恶化。黄建优多次向患者解释病情,用通俗的语言告诉他“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不是‘绝症’,调整方案能控制”,还找来康复患者的案例给他参考。最终,患者放下顾虑接受治疗,如今咳嗽、气紧症状已明显缓解。

    住院部患者大多来自五邑各地,有的患者只会说方言。为了准确掌握病情,黄建优常拉着家属逐句确认,详细解释治疗方案、用药副作用等。“一个家属问完,另一个又来。一天下来,光沟通就要占三分之一时间,但多讲一句,患者就多一分安心。”她说。

    今年,黄建优多了一份“新责任”——负责开展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此前,不少患者常因无法明确诊断病而“乱投医”,通过这项技术,可以精准取肺部病变组织做病理检查,为肺癌、疑难肺部疾病患者锁定病因。不久前,一位70多岁的阿伯因胸腔积液反复就医,在江门市结防所检查后确诊为肺腺癌。“虽然家属因老人年纪大未选择进一步化疗,但至少帮他找到了病因。”黄建优说,这项技术可以为更多肺部疾病患者提供诊断便利。

    李咏珍:

    助力织密结核病防控网

    医生名片:

    结核病控制科疾病预防控制主管医师,从医14年。

    在结核病控制科,李咏珍的桌上总放着一叠记录着结核病防控工作动态台账的报表。密密麻麻的数字背后,是她14年的坚守,更是其深耕结核防控的执着。

    “没有手术台的紧张,但每个数据、每次督导,都连着千万人健康。”李咏珍的日常围绕“监测—督导—科普”展开,处处透着对细节的苛求。旁人眼中枯燥的数字,在她看来是防控方向。每个季度,她都会带着手册下沉基层。“基层是‘最后一公里’,疏漏会影响全局,防线必须扎牢。”她说。

    学校防控是李咏珍的重点牵挂。作为“技术后盾”,她按上级要求设计课件、指导筛查,协助心理疏导与突发评估,统筹新生入学筛查。“防控不是单打独斗”,她每年组织开展培训,把最新指南传给基层医生;社区、学校科普期间,她用通俗语言讲解结核知识,消弭误解。“公共卫生重‘预防’,早期筛查能阻止潜伏感染发展。”她说。

    “于细微处防控,护群体之安康。”对李咏珍而言,结核防控没有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细致与坚守。

(责任编辑: 陈慧君 二审:宁园 三审:钟建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