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纵深推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
携港澳 聚侨力 融湾区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8-20 07:31   

    瑙鲁总统戴维·阿迪昂率全体家族成员及其政府工作人员回到外曾祖父家乡江门开平寻根谒祖;来自香港的20位创业青年在江门开启产业深度考察之旅,近距离感受江门创新创业强劲脉搏……今年夏天,一批又一批的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到访江门,让江门变得“热辣滚烫”、格外精彩。

    江门,是中国著名侨乡,530多万五邑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遍布世界145个国家和地区,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被赋予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使命。近年来,江门主动谋好一域助力全局,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纵深推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城市品牌影响力、服务国家战略能力、自身发展动能等不断增强。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朋友圈”

    “在江门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将成为我人生的美好回忆。”8月12日,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风韵南粤·广东江门营)闭营,来自荷兰的华裔少年王宇森说。这是一场寻根之旅。在为期10天的时间里,近30名华裔青少年齐聚江门,领略侨乡的历史与人文魅力,观察江门的发展和变化。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近年来,江门持续向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发出诚挚邀请,充分利用民间外交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海内外合作交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朋友圈”,吸引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纷至沓来。

    江门精心打造“世界江门青年大会”侨务活动品牌,自2008年起在海内外举办了7届,成功搭建全球江门籍青年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为促进中外友好交流注入新的活力;持续举办“少年中国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夏(冬)令营等品牌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功举办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吸引9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名海外侨胞汇聚江门,促进与海外侨胞的情感联结和合作共赢。

    同时,江门正积极筑巢引凤,打造港澳人才“磁力场”。出台《关于实施港澳青年到江门就业创业“一十百千万”计划的工作方案》《推进港澳居民到江门市就业创业服务提升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评定一批市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打造“产创”融合、类型多元、资源共享、各有特色的平台载体,形成覆盖先进制造类、“百千万工程”类、文化创业类等各个产业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类别。

    截至目前,江门已建成创业孵化基地23家,江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引进港澳项目207个,辐射带动超9000名港澳青年到江门就业。

    助推侨资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位于台山水步镇的江门泽哲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内,台山籍华侨刘安迪正在调节影棚灯光,回到家乡的他目标简单而坚定:让好莱坞验证过的工业化流程与家乡的文化底蕴碰撞,在这建起“短剧梦工厂”;香港青年关伟杰则回到江门新会,将旧厂房改造成社区公园,希望该公园能成为年轻人交流、分享、创造的平台……两位青年在江门的创业故事,是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积极参与江门建设的缩影。

    近年来,江门充分发挥优势,深入推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打造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发展活力持续激发。

    江门主动拓展与港澳合作深度广度,携手港澳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伴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江门常态化开行直达香港高铁,深圳机场江门航空港建成启用,江门到广深港澳实现一小时通达,与港澳之间的时空距离被进一步拉近,合作发展持续走深。同时,江门加强与港澳合作,加快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培育出首家上市公司;香港贸易发展局“GoGBA港商服务站”与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澳门企业服务站”落户江门……

    此外,一批精心打造的平台项目,也正将港澳青年与全球侨胞紧密联结在侨都周围:江门双碳实验室、侨资企业省级博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吸引包括港澳同胞和华侨华人在内的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关注或投身其中;江门“侨梦苑”深入挖掘侨乡资源,构建“一苑多园”格局,大力推动侨界高新项目落地、高端人才引入、创新资源汇聚;在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建设过程中,在欧江门籍侨胞、侨商积极参与其中。

    引得进、聚得拢,更要留得住、兴得旺。江门推动“中国侨都”赋能升级,把江门打造成为新时代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把助推侨资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走进侨资企业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设备高速有效运转,一瓶瓶酱料从这里产出,将五邑味道传向五湖四海。“新会生产基地生产的产品超过300种,销售至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回乡扎根以来,李锦记持续壮大公司的生产规模,并带动传统调味品行业突破升级。

    为发挥好“中国侨都”独特优势,江门用情服务侨资企业,先后出台《江门市统一战线实施“侨创圆梦”行动助力侨资企业稳增长促发展20条措施》《江门市侨资企业认定(统计)范围和工作程序(试行)》等政策。支持嘉宝莉化工集团、无限极、彼迪药业等百强侨资企业成为石化新材料、食品、生物医药等15条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或骨干企业,推动维达纸业入选省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

    截至2024年底,江门市共有侨资企业4232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8家、创新型企业220家、专精特新企业175家。

    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能够回到故乡养老,我感到十分亲切、开心!”祖籍江门的伦叔早年前往香港定居生活,得知新会区养老中心入选“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后,他满心欢喜地选择回家乡养老。随着跨境养老趋势的兴起,江门正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潜力,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积极探索与香港开展养老合作。

    同时,江门在推进“港澳融合”工程过程中,不断携手港澳完善规则衔接,推动“湾区通”工程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江门在全省率先开通“湾事通”江门专区,累计上线服务事项93项,还在港澳设立6个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港澳居民可在专区办理超500项江门市高频服务,以及广东省内其他地市超100项高频服务。为服务港澳居民圆梦“安居”,江门还落实个人贸易便利化结算措施,为港澳居民内地购房提供结算便利化业务。

    在优化提升“港澳融合”工程的同时,江门也在全力推进“侨都赋能”工程。目前,江门正着力构建全方位护侨体系,不断提升涉外法律服务体系,打造全方位司法保障网络,以法治力量筑牢信任基石。

    江门依托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高质量建设华侨华人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建立“华侨调解+仲裁服务”模式,探索推进华侨调解、仲裁调解、律师调解等多元涉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仲裁新模式,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事仲裁基地。

    其他维护侨益的措施也在不断“加码”。针对侨胞投资兴业的司法需求,江门构建了“海内外联动、线上线下协同”的法律服务网络。江门在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等地设立16个法律服务站,组建153人调解员队伍,其中境外调解员60人。同时,与专业机构合作建立域外法律查明机制,由15名专家组成法律咨询团队,这些专业力量就像侨胞的法律“娘家人”,随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侨界人士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如今,依托196个驻外使领馆开展远程公证、“授权见证通”系统等平台,侨胞可线上5分钟完成委托授权、跨境立案、调解结案,涉侨诉讼异步审理更破解了涉侨诉讼的时差难题。

    江门日报记者 朱磊磊

(责任编辑: 张宽 二审:宁园  三审:钟建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