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物讲解员接受礼仪培训。
今年暑假期间,恩平市博物馆开展第四期少年文物讲解员公益培训活动,为青少年搭建起亲近本土历史文化的平台。通过系统培养,青少年深入触摸家乡文脉,成为传播家乡文化的使者,在潜移默化中厚植文化自信。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晓敏
通讯员 梁柳婵
据了解,本次公益培训围绕“提升素养、传承文化”核心目标,采用“理论+现场教学+志愿服务”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涵盖历史文化知识传授、讲解技能训练、综合素养提升等多个维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恩平市博物馆讲解员梁柳婵为少年文物讲解员生动讲解恩平历史文化脉络与馆藏文物故事,从恩平的古驿道到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少年文物讲解员深刻认识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大学生志愿者孙晓晴围绕讲解礼仪,详细介绍讲解员的仪容仪表、沟通技巧等内容,再带领少年文物讲解员走进展厅进行实地演练。从挺拔的站姿到有亲和力的微笑,从手势的自然到眼神的交流,少年文物讲解员认真学好每一个动作。
大学生志愿者刘洁雯带来“语言表达训练”。她带领少年文物讲解员开展发音、语速、语调等专项练习,借助绕口令强化口齿清晰度,还模拟不同观众群体的讲解场景,让少年文物讲解员学会用恰当的表达让文物故事走进更多人心里。
为全面提升少年文物讲解员的综合讲解能力,本次培训特别安排了特色活动。非遗剪纸课上,“一刀一纸创万象”的体验让少年文物讲解员在指尖感受传统技艺之美。大学生志愿者戴凯怡带来的“《法布尔昆虫记》——我的昆虫朋友”阅读分享会,引导少年文物讲解员把自然观察与讲解技巧相结合,锻炼在不同主题场景下的表达能力,让讲解从博物馆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活场景,提升应对多样讲解需求的能力。
此外,少年文物讲解员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烽火燃五邑浴血挽山河——江门抗战历史专题巡回展”,深化对本土红色历史的理解,进一步丰富讲解内容与实践经验。
截至目前,恩平市博物馆少年文物讲解员已参与“薪火相传·童声讲恩平”“家乡韵·少年说”等志愿讲解服务活动13场,服务超4100人次。展厅中,他们身着统一服饰,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为参观者讲述文物背后故事。面对老年参观群体,他们放慢语速、增加细节,让岁月记忆与文物故事产生共鸣;遇到小朋友,他们用趣味比喻解读古老文物,让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易懂。他们的讲解不仅让文物从展柜“走”出来,更让不同群体感受到家乡文化的厚度,实现了“小讲解员”撬动“大传播”的良好效应。
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品牌活动,恩平市博物馆少年文物讲解员公益培训自2021年开班以来已举办四期。此项公益培训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以文化为纽带,让未成年人在学习中涵养品德、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既为传承历史文化培育了“生力军”,更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片区域”的辐射效应,使博物馆的育人功能突破场馆的边界,厚植滋养未成年人成长的精神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