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实”字绣成花

来源:  发表时间:2025-08-26 12:14   


    曾几何时,干部教育培训的课堂上,那精心描绘的“实”字如一幅绚丽的绣花图样,针脚细密,光彩照人。可当触摸这图案的表面,却只感到平滑如镜的冰凉——原来这“实”字已被华丽针法绣成中看不中用的装饰品,只供欣赏,难以触及。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本该是沉甸甸的压舱石,而非悬在空中的浮云。

    “实”字一旦被绣成花,便成了花拳绣腿的演练场。课程设计美如锦绣,却常与干部面对的真问题、真矛盾、真挑战相隔万里。那些“盆景课堂”、“观光教学”虽精巧悦目,却如同温室之花,经不起实践风雨的冲刷。若干部学到的只是“花”的技法,而非“实”的功夫,一旦回归复杂现实,便顿显手足无措。所谓“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培训与实战间的巨大鸿沟,恰是“实”字失血的证明。

    更甚者,此类“绣花”培训滋长了一种浮虚的学风。当课堂变成了精心布置的“样板间”,当学习成果被简化为可展示的“绣片”,追求速成、表面光鲜便成了某些人默认的逻辑。这样的培训,不仅未能夯实根基,反易在干部队伍中悄然播下形式主义的种子,令学习如浮光掠影,思考似蜻蜓点水。学风连着党风,此等虚浮之风一旦弥漫,将侵蚀组织肌体的健康活力。

    要刺破这虚幻的锦绣,使“实”字落地生根,关键在于让培训的针尖穿透布面,直抵实践的厚土。识“实”情是第一步,需摒弃“想当然”,俯身倾听基层的焦灼与期盼,使培训内容与时代脉搏共振,与攻坚痛点对接。继而要讲“实”话,让理论走下神坛,用朴素语言剖析复杂问题,剥开云山雾罩,直抵核心要义。最终要解“实”题,培训之“针”必须带着实践的线来回穿梭:研讨要直面真矛盾,案例要来自深水区,将课堂变作实战的模拟沙盘,使知识在解决现实挑战中淬火成钢。

    “实”的培训绝非一场风雅表演,其成效亦非靠清点绣了多少朵花来计量。真正的检验,在于干部是否将所学化为突破困局的利器,在于工作是否因此呈现出扎实的进展。若培训后的干部,在改革的险滩前依然束手,在群众的呼声里依旧茫然,那么纵有千般精美的“绣花”成果,也只是镜花水月,徒有其表。培训的针脚,最终要缝合理论与实践的巨大裂隙,否则再华丽亦为无用功。

    干部教育培训之针,其使命是刺透形式主义的锦绣浮面,在现实土壤中深扎根系。唯有如此,培训才能从精心绣制的“花架子”,转化为锻造钢针的熔炉。当干部们如一枚枚千锤百炼的钢针,敢于向矛盾集中处刺入,勇于在改革深水区扎出血点子、趟出新路子——这才是对“实”最深刻、最雄辩的诠释。

    培训之“实”,终将体现于干部们能否在荆棘丛生之地开辟坦途,在迷雾重重之时点亮灯火。当千万枚钢针般坚实的力量在现实中穿行,时代巨幕上那幅关于未来的画卷,才会被一针一线绣得真正厚重而灿烂。(绵阳科技城新区  郑开峰)

(责任编辑: )
分享到: